不同品牌汽車的保養差異在哪

不同品牌汽車的保養差異不少。

像自主品牌長安 CS75,保養間隔 7500 公里,6.5 萬公里總保養成本不超 5 千元。

合資品牌途觀 L 和 CR-V 這類渦輪車型,6 萬公里保養費用 1 萬以上。

豪華品牌沃爾沃、凱迪拉克等,維修成本高,保養成本可能遠超同價位主流車型。

同級車中,渦輪版保養成本常高于自吸版,比如本田 CR-V 1.5T 和豐田 RAV4 2.0L,6 萬公里累計保養成本差一倍多,帝豪 GL 的 1.4T 版和 1.8L 版保養成本差別不大。

電動車保養成本低,像比亞迪唐 EV,30 萬左右售價,6 萬公里累計保養費用才 950 元,但保值率低,動力電池可能有損耗,后續更換維修成本高。

保養周期方面,日系、韓系、中系車一般 5000 公里或半年保養一次,德系車多 10000 公里或一年保養一次,法系車能達 15000 公里或一年,這和發動機加工工藝、機油品質有關,保養手冊只是參考,用長效 PAO 機油能延長周期。

5 年與 10 年的保養費差距大,亞洲車企如現代、日產等,兩個階段保養費用相差不大。

日系車零整比偏高,德系車保養指數偏高,保養成本高于日系車。

各品牌 4S 店都有售后保養優惠政策。

造成保養周期差異的原因,有汽車質量和利益因素,像燃油中的雜質和水份影響機油,國內油品有區分,偏遠地區油品可能差。

短途走走停停和低溫運行對發動機不好,機油易乳化。

堵車時發動機轉速低,機油循環慢,易氧化,水溫低汽油易和機油混合,導致機油稀釋。

中國地理環境多樣,極端環境多,為省事和售后創收,保養周期就提前了。

空氣質量影響不大,只要空氣濾設計好就行。

4S 店為盈利會縮短保養周期,質保期內按官方推薦,出保后用好機油可適當延長。

全合成機油 15000 公里更換沒問題,半合成機油 8000 公里,好的全合成機油能到 18000 公里。

不同品牌的設計理念和使用材料也不同,比如本田和豐田的防凍液更換周期分別為十萬公里和八萬公里,因為采用高品質水泵和皮帶,十萬公里內基本不用換發動機附件皮帶和皮帶輪,能省錢。

法國車和大眾車水泵和水道質量差,維修保養成本高。

德國車發動機附件十萬公里內要換,日本車十萬公里后才換,所以德國車維修保養成本高。

奔馳和寶馬對發動機附件維護更嚴格,更換更頻繁,車主費用增加。

從保養階段看,買車后第一個五年保養省心劃算,在原廠售后期。

第二個五年保養困難費用高,零件老化,保養不到位就頭疼。

像寶馬第一個五年平均每年保養約 420 元,第二個五年約 6500 元。

奔馳第一個五年平均每年 2900 元,第二個五年約 5900 元。

奧迪也翻倍多。

車輛在質保期內得按規定保養,不然廠家不負責。

保養周期和汽車質量有關,各車設計、配件不同,廠家為防故障會要求多養護。也和利益有關,保養間隔短,保養次數多,4S 店費用增加。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寶馬3系
寶馬3系
31.99-39.99萬
獲取底價
問界M5
問界M5
22.98-24.98萬
獲取底價
邁騰
邁騰
17.49-24.6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搭電服務可以針對不同電瓶規格操作。由于不同車型的電瓶在電壓、容量、電路設計等方面存在差異,各車的搭電步驟、連接方式等不能一概而論。但專業的搭電服務人員經驗豐富,且配備精心挑選和配置的搭電設備,能夠適配各種型號的電瓶。無論是乘用車、商用車,還
增駕機車駕駛證,需滿足年齡、身體條件、已有駕照狀態等多方面要求。年齡要在 18 周歲以上、60 周歲以下;身體方面,身高不低于 150cm 且各項身體機能達標。已有駕照的話,在本記分周期和申請前最近一個記分周期內不能記滿 12 分,若持 C
在高速上被道路救援,費用通常根據車型、救援距離、車輛重量、作業時段等多種因素計算。不同車型收費有別,如小型車、中大型車起步價不同,且后續每公里加收費用也有差異;救援距離一般有基礎起步里程,超出后按標準計費;車輛重量超 30 噸或超限,會有額
標致 307 搭電時,應先將紅色搭電線一端連到電量充足車輛正極電瓶端子,另一端連到電量不足車輛正極電瓶端子;再把黑色搭電線一端連到電量充足車輛負極電瓶端子,另一端連到電量不足車輛負極電瓶端子。搭電關乎車輛能否順利啟動,正確連接正負極是關鍵。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