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哪些知名品牌在研發(fā)機器人汽車?

目前有超 20 家國內外知名品牌在研發(fā)機器人汽車,如小鵬、廣汽、小米、比亞迪等國內車企,以及特斯拉奔馳、寶馬、豐田等海外車企。國內眾多車企積極布局,各有進展,像小鵬計劃量產工業(yè)級人形機器人,廣汽發(fā)布第三代人形機器人等;海外車企也不遑多讓,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將試生產,奔馳測試并投資相關機器人。這些品牌的探索為汽車與機器人融合發(fā)展帶來無限可能 。

在國內,各大車企在機器人汽車研發(fā)領域可謂百家爭鳴。小鵬旗下的 Iron 人形機器人已在工廠投入使用,展現出其在工業(yè)應用方面的潛力,而且計劃明年量產面向工業(yè)的 L3 級人形機器人,有望進一步拓展其在該領域的影響力。廣汽集團發(fā)布的第三代人形機器人 GoMate ,凸顯了其技術的迭代升級,并且計劃在 2025 年實現自研零部件批量生產,朝著產業(yè)化邁進堅實步伐。

小米旗下團隊發(fā)布的人形機器人 CyberOne 也備受關注,正在推進在自家制造產線的分階段落地工作,將機器人技術與自身制造體系深度融合。比亞迪啟動的人形機器人項目,內部代號為“堯舜禹” ,可見其對該領域的重視與決心。長安汽車同樣積極,不僅啟動研發(fā)項目,還計劃未來五年投資超 500 億元,目標在 2027 年前發(fā)布首款人形機器人產品。

海外市場上,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 今年將進入試生產階段,計劃 2026 年大規(guī)模生產,其前瞻性的布局引領著行業(yè)發(fā)展方向。奔馳在柏林工廠測試人形機器人 Apollo ,并進行投資,顯示出傳統豪華車企對機器人領域的積極探索。此外,豐田汽車研發(fā)部門與現代汽車旗下波士頓動力合作,加速開發(fā)多任務機器人產品,整合各方優(yōu)勢資源。

總之,這些國內外知名品牌在機器人汽車研發(fā)上都投入了大量精力與資源,無論是技術創(chuàng)新還是產業(yè)布局,都在不斷突破。它們的努力推動著汽車行業(yè)與機器人領域的深度融合,未來必將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與變革,重塑人們的出行與生活方式 。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fā)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捷達VS5
捷達VS5
8.79-12.19萬
獲取底價
寶馬3系
寶馬3系
31.99-39.99萬
獲取底價
冒險家
冒險家
23.58-34.5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救援搭電需要用到搭電線、應急電源、干燥的布或紙板等工具。搭電線需具備良好導電性與絕緣性,長度適宜,通過連接兩車電瓶來供電;應急電源如卡兒酷等品牌產品,功能多樣、使用方便且有多重保護;干燥的布或紙板可在操作時防止觸電。此外,還有跳線、便攜式啟
高級電瓶修復對不同類型的電瓶修復效果不一樣。不同類型電瓶內部結構、材料以及工作原理各有差異,這就決定了修復效果的不同。比如脈沖修復器對輕度硫化的鉛酸電瓶有一定功效,對嚴重老化的鉛酸電瓶以及鋰電池效果卻不理想。而且不同品牌電瓶因材質、配方和結
杰德電瓶修復常見的誤區(qū)包括認為修復能增容擴容、過度依賴單一修復方法、忽視電瓶老化與損壞程度以及不注意修復環(huán)境等。在電瓶修復領域,聲稱能讓電池增容擴容甚至超容量的說法多是偽科學,修復通常只是將容量恢復至接近或等同于原容量。同時,不同電瓶情況各
判斷電瓶是否需要維修,可以從觀察孔顏色、使用狀態(tài)、外觀、啟動情況、燈光亮度、故障警報燈、電壓變化等多個方面來考量。不同廠家生產的電瓶,其觀察孔顏色所代表的含義有差別,綠色通常表示狀態(tài)良好,黑色或白色則可能暗示存在問題。從使用狀態(tài)看,若電瓶存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