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無人駕駛智能汽車的技術瓶頸有哪些?
無人駕駛智能汽車面臨著諸多技術瓶頸。
首先是技術制約,包括單車智能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兩種路線,前者更容易從技術層面落地,后者則更多得到政策支持。目前還無法做到 100%自動駕駛,且一些企業只能做單一場景量產。實現高階自動駕駛,車載傳感器數量增加會提高成本。
其次,精確導航技術很關鍵,要達到厘米級精度,否則無法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道路也需升級改造,車道線要清晰,紅綠燈設置要規范。人工智能技術要高度發展,并與導航和物聯網技術融合。
還有,道路交通法需修改完善,明確無人駕駛的道路規定和事故責任認定。
在語音識別控制技術方面,使用場景有限,嘈雜環境中難以分辨特定聲音曲線;中文識別技術難度高,無法顧及所有詞語含義和方言;交互模式不成熟,需要特定詞匯喚醒,反應時間長,回答生硬;誤操作幾率大,汽車誤操作可能影響安全。
自動駕駛技術路徑存在爭議,我國更偏向類似特斯拉的漸進路線,但此前特斯拉車主使用輔助駕駛模式致死案例令人擔憂。如何保證低級自動駕駛階段駕駛者安全成熱點。
感知系統對異形障礙物識別和分類有很長路要走,激光雷達在測距、激光器、激光波長、探測器、掃描模塊等方面技術路線未統一。決策規劃方面,面對極端場景,如車里是孕婦或后面是特殊任務車輛,基于規則的自動駕駛決策規劃模塊難以應對。端到端自動駕駛采用的深度神經網絡是黑盒子,出現問題時難以對癥下藥,只能靠更多數據訓練解決。
此外,還面臨復雜天氣下的感知能力、安全設計、網絡安全、法規不完善、公眾接納度低等問題。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汽車鍍膜團購的施工流程包含車輛清洗、拋光、去眩光、封釉、噴涂、清潔等多個環節。施工伊始,要以清水將車身污垢、灰塵洗凈,為后續工序打好基礎;接著依據車漆狀況確定研磨壓力進行拋光,去除微小劃痕;再用低速拋光機消除殘留眩光;隨后封釉讓其充分滲透增
天籟常規保養流程包含多個重要環節。新車在 2000 公里內進行首次保養,除更換機油和機濾,還需緊固螺絲等。之后每 5000 公里或半年進行小保養,主要更換機油和機濾,空濾和空調濾視情況而定。兩萬公里時更換火花塞,三萬公里換變速箱油。每次保養
水麻高速拖車收費標準因車型、里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小型車輛一般 10 公里 380 元起步,超出部分每公里加收 18 元;中大型車和大型客車起步費用分別為 450 元/次、560 元/次 。里程計算方面,事故車從起拖點至指定地點,故障車從就
SOFT99、3M、XPEL、車仆、昆侖征途、龜牌等品牌的驅水車蠟在雨天驅水表現都較為出色。SOFT99有深淺色車專用款,功能多樣;3M的水晶硬蠟可養護漆面、上光防水;XPEL產品適用于隱形車衣養護;車仆晶鉆固蠟能防塵防水;昆侖征途的洗車液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最近熱門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