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回應智駕事件:智駕不可盲駕

7月8日晚間,在2025享界用戶星享之夜活動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就此前被曝光開車睡著一事作出回應,表明當時是在使用智能駕駛時看手機,后被路人認出并拍攝視頻傳至網絡 。

在人工智能不斷深入各行業的當下,智能駕駛技術迅猛發展,從輔助駕駛逐步邁向部分自動駕駛,L3級別那種“可以看手機”的理想狀態更是讓不少人憧憬。然而,在技術大步向前時,安全問題猶如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不容忽視。

智能駕駛,究其本質是“輔助”而非“替代”,是“賦能”而非“放手”。即便車輛自動化水平較高,駕駛者始終是承擔責任的主體。一旦“開車看手機”“閉眼小憩”等行為被視為正常,駕駛人就會將操作完全交給“智駕”。但以目前的技術發展水平,智能駕駛還遠未達到“萬無一失”的成熟程度。

當下,部分智能駕駛系統能在特定環境下實現自動變道、自動泊車等功能,確實令人贊嘆。但必須清楚,這些距離真正的“全路況自動駕駛”還相差甚遠。當前的L2級系統仍處于“輔助”階段,存在諸多技術局限和難以預料的突發風險。在L3級別尚未獲得法律許可之前,用戶必須時刻“手握方向盤、眼觀六路”,這既是技術的要求,更是法律的底線。過度信賴智駕,很可能會讓自己陷入風險之中。

智能駕駛要穩健發展,監管部門、車企和社會公眾都責無旁貸。監管部門應加快立法,明確不同等級智能駕駛的責任界定與操作規范,特別是針對L3級別商用,要設立嚴格的準入門檻、完善測試機制和動態監管體系。車企作為技術主導者,要強化“技術 + 倫理”的雙重自律,對用戶和公共安全負責,宣傳產品時精準標注功能邊界,防止用戶產生誤解和過高期待。

對于社會公眾而言,認知的更新必不可少。面對智能駕駛這一新鮮事物,用戶要提升“新駕商”,清楚知曉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懂得如何與系統配合、怎樣應對突發狀況,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為自身行為負責。

汽車不是玩具,公路也不是實驗場,智能駕駛的每一步發展,都應在法律紅線與安全底線的框架內進行。唯有如此,智能駕駛才能真正成為安全、便捷的出行助力。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阿維塔07
阿維塔07
21.99-28.99萬
獲取底價
新途V80
新途V80
9.58-23.96萬
獲取底價
問界M5
問界M5
22.98-24.9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安裝寶馬原裝貼膜,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都有諸多注意事項。施工前要讓車身玻璃清潔無塵,做好車漆與內飾遮蔽并移除干擾配件;施工時要徹底清洗玻璃內部,注意靜電、弧度、貼合等問題,避免意外粘連;施工后短期內不能隨意升降車窗、清洗膜面等。每個環節的
不同車型對汽車拋光技術在車漆處理、保護措施、設備選擇及施工細節等方面均有特殊要求。汽車品牌、檔次、車漆不同,拋光需求有別,比如高檔車型費用更高,日系車要嚴控拋光次數,不同車漆打磨用蠟有差異。豪華車型需細致保護精致部件,大型SUV要用大功率研
汽車漆面美容方式多樣,常見的有洗車、打蠟、封釉、鍍膜、鍍晶、拋光等。洗車是基礎護理,能維持車身潔凈;打蠟可提升光亮程度、防止腐蝕,不過效果維持時間較短;封釉能增強車漆硬度與抗磨損能力;鍍膜可抵御多種侵害;鍍晶防護性能強且持久;拋光能去除污漬
鍍晶傷車漆并無確切概率,規范操作傷害極小,特殊情況會增加風險。鍍晶本身是可靠的漆面密封技術,能帶來諸多保護功效,像防劃痕、抗氧化等。在新車鍍晶無需額外拋光時基本不會傷漆;可若是舊車鍍晶前進行拋光,就存在磨損車漆的可能。同時,不規范施工與劣質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