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內兩大突破!中國固態電池進展驚人
在新能源領域,固態電池一直被視作鋰電技術的“終極形態”,因其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充電時間更短等優勢,備受關注。最近半月內,中國固態電池研究取得驚人進展,兩大突破振奮人心。
10月7日,中國科學院等黃學杰團隊在《自然-可持續發展》上發表全固態電池研究最新論文。此次研究脫離實驗室環境后,軟包電池實現300次循環后容量仍高于70%,還支持5C級充放倍率。這一成果意味著電池在實際使用中的壽命和充電效率大幅提升,為固態電池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另一邊,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科研團隊也傳來捷報。他們在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突破,相關成果登上《先進材料》。傳統固態電池中,電極與電解質之間的固-固界面接觸不良,導致離子傳輸阻力大、效率低,嚴重制約其實際應用。金屬研究所團隊利用聚合物分子設計靈活性,在主鏈上同時引入具有離子傳導功能的乙氧基團和具備電化學活性的短硫鏈,制備出新型材料。該材料在分子尺度上實現界面一體化,不僅具備高離子傳輸能力,還能在不同電位區間實現離子傳輸與存儲行為的可控切換。基于該材料構建的一體化柔性電池表現出優異抗彎折性能,可承受20000次反復彎折。當作為復合正極中的聚合物電解質使用時,復合正極能量密度提升達86%。
中國在固態電池領域并非僅有科研成果。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國內規劃中的固態電池產能已超過400GWh,占全球規劃總量約七成。多家電池企業如寧德時代、贛鋒鋰業、比亞迪等也積極推進硫化物、氧化物和復合路線的中試線建設,并在研發樣品階段取得階段性成果。
接下來,固態電池領域還有諸多重要活動。10月,中科院高熵硫化物電解質將啟動中試,寧德時代計劃披露第二代全固態電池研發進展;10月22 - 24日,第七屆中國固態電池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研討會將在上海舉行,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領軍企業將展示最新中試成果;11月6 - 8日,2025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國際峰會將在廣州召開,屆時將發布白皮書并成立產業聯盟;12月,上汽集團旗下MG4半固態電池版車型將批量交付,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預計發布安全評價規范。
中國固態電池在科研與產業上雙線突進,未來值得期待。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