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全方位融入十五運 亮點紛呈
科技全方位融入十五運,正為這場體育盛會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亮點令人目不暇接。
深圳體育中心的場館升級,是科技賦能體育的生動寫照。始建于 1985 年的深圳體育中心體育館,如今煥然一新。座位數從 6000 個大幅提升至 16000 個,還可實現 16 種高規格賽事功能轉換。其配備的可開合屋蓋、可移動斗屏和伸縮座椅,為賽事舉辦提供了更多可能。深圳體育中心體育場也不甘示弱,選用“蘭引三號”草種,擁有 1100 多個衛生間,超半數采用電子標識系統,頂棚配備補光設備,地下安裝通風系統,為運動員和觀眾提供了更優質的條件。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同樣在科技的助力下大放異彩。采用華為智慧場館解決方案,借助 WiFi 7 先進覆蓋技術,部署超過 900 個無線接入點,能為超過 8 萬名觀眾提供網絡連接。并且,廣東奧體中心主火炬通過南方電網設計的“源網荷儲”小型智能微電網系統,實現 100%綠電驅動,盡顯綠色環保理念。而十五運會廣州賽區所有場館都將實現全程綠電供應,這無疑為賽事增添了一抹亮麗的“綠色”。
不僅在場館設施方面,科技在賽事運營、競技訓練和觀賽體驗等多個維度也深度滲透。賽事運營“智能化”,130 多款高科技產品助力賽事精準運行。競技訓練“科學化”,乒乓球比賽引入視頻回放系統,游泳館內水下傳感器實時捕捉運動員數據,為訓練和判罰提供有力支撐。觀賽體驗更是實現“沉浸化”,“北斗 +5G-A 通感融合高精度定位”“場館流量智能分發系統”保障無線通信,“云上全運村”讓觀眾可自由切換視角看球、進行運動分析等。
此外,賽場外的科技應用也十分吸睛。廣州公交集團投入 19 輛自動駕駛巴士,開通 5 條自動駕駛公交環線;投入 260 余臺自動駕駛車輛,開通 11 條保障線路,為觀眾和工作人員提供便捷出行。還有人形機器人、機器狗、無人機組成的智慧保電天團,以及全球首例深海“燃冰”采火成炬、全球首次由人形機器人參與并獨立完成火炬傳遞等,都讓這場運動會充滿科技魅力。科技全方位融入十五運,正書寫著體育與科技融合的新篇章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