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尾翼在哪些車型上應用較為廣泛

失速尾翼在以下車型上應用較為廣泛。

首先是邁凱輪的 MP4-25 賽車,其整個系統分為三部分,氣流從駕駛艙左前端的入口進入,經布置在駕駛艙和引擎蓋背鰭中的氣流管道,最終從尾翼上的開孔排出。車手通過膝蓋或肘部關閉駕駛艙上的氣流入口,改變管道中的氣流壓力,使尾翼產生失速效應,從而降低下壓力和行駛阻力,提高直線速度。

法拉利也在其 F10 賽車上應用了失速尾翼,與邁凱輪不同的是,法拉利的氣流入口開在背鰭上,氣流流經管道后從尾翼副翼上的開孔噴出。但法拉利的系統相對簡單,可能只有在特定車速下才能發揮作用,且不能像邁凱輪那樣由車手隨時控制。

除了邁凱輪和法拉利,包括索伯、威廉姆斯、梅賽德斯 GP 等車隊也都開始使用不同成熟度的失速尾翼系統。

不過在 12 支車隊中,紅牛二隊及 3 支新車隊沒有著手研發。

2011 年起,FOTA 投票決定禁用失速尾翼。但在其應用期間,各車隊積極研發,不斷改進,為賽車的性能提升做出了努力,也讓比賽更加精彩。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深藍L07
深藍L07
14.59-17.09萬
獲取底價
邁騰
邁騰
17.49-24.69萬
獲取底價
寶馬3系
寶馬3系
31.99-39.9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電瓶修復后在使用中要多方面留意。日常需保持其表面清潔,定期檢查連接線和極柱,及時處理腐蝕物;合理控制充電時間與電流,防止過充或欠充;避免車輛未啟動時長時間使用車內電器;長時間停放車輛要定期啟動充電;同時注意使用環境,避開高溫、潮濕等惡劣條件
汽車養護花費中,維修零部件費用占比沒有固定標準,會因車型、品牌以及具體維修項目等多種因素而有很大不同。比如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占比可達 30%-50%,電驅動系統占 15%-25%;傳統燃油乘用車發動機加傳動系統零部件成本占比約 25%。不
C1駕駛證實習期為初次申領或增加準駕車型后的12個月。在這一年的實習期里,有著諸多規定。比如駕駛機動車要在車身后部粘貼或懸掛統一實習標志;不能駕駛公共汽車等特定車輛,也不得牽引掛車;若要上高速,需有持相應或更高準駕車型駕駛證三年以上的駕駛人
長期頻繁給汽車搭電,短期會使電池性能暫時下降,長期則會縮短電池使用壽命。搭電瞬間,較大的電流會沖擊電池極板,致使電池性能在短期內有所下滑。從長遠角度看,正常使用時汽車電池能用3到5年,可頻繁搭電打破了這種狀態,加速電池老化,使其可能提前報廢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