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電腦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行車電腦最早出現在 20 世紀 60 年代。

1968 年,大眾的一部車上率先搭載了被稱為 ECU 的行車電腦,它具備一定的信息運算能力,依靠集成電路也就是芯片工作。最初行車電腦是為提高汽車燃油效率開發的。

1958 年,薩博向 GT750 推出了全球首個模擬行車電腦。

1978 年,凱迪拉克首先將電子行車電腦放入車內。

隨著汽車電子化程度提高,功能增多,汽車搭載的 ECU 越來越多。比如發動機、變速箱都有各自的 ECU。早期車輛沒電氣系統,發動機等工作純機械驅動,用化油器霧化汽油形成油氣混合物。后來行車電腦能控制汽車行駛狀態和實現各種功能,利用傳感器、總線采集與交換數據,判斷車輛狀態和司機意圖,通過執行器操控汽車。

到 2019 年 9 月,市面上所有汽車都含 ECU,它正常工作,車上電子設備及核心部件才能正常運行,相當于計算機的 CPU。

九十年代初國外提出智能公交系統概念,智能車輛是重要組成部分,汽車計算平臺涉及多種技術,產品開發難度大,全球在這領域研究剛起步。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寶馬3系
寶馬3系
31.99-39.99萬
獲取底價
新途V80
新途V80
9.58-23.96萬
獲取底價
捷達VS5
捷達VS5
8.79-12.1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不同地區的高速救援車服務在收費標準、服務內容和相關政策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收費上,各地因車型、里程的計費方式不同而有別,像天津依車型收費,河北有基價和作業費。服務內容方面,部分地區注重規范性與效率性。政策上,特殊天氣有些地區收費上浮,保險增值
發現汽車電不足后,可根據車型和實際情況,選擇推車啟動、借車接線搭橋啟動、外力牽引啟動、使用應急電源啟動或打救援電話等方法來應急處理。對于手動擋車型,若電瓶還有少量余電,可采用推車啟動法。借車接線搭橋啟動法適用于手動擋和自動擋車型,用充電線連
“防凍液分車”意思是不同車型對防凍液有不同要求,要選擇適配的防凍液。由于不同汽車的發動機設計、冷卻系統構造以及工作環境存在差異,這就決定了它們對防凍液配方、性能的需求不盡相同。若使用不匹配的防凍液,可能會損害發動機。所以,購買防凍液時需參考
安裝大燈一般要經歷拆卸舊燈、安裝新燈、調整角度這幾個主要步驟。安裝前需準備合適工具,確保車輛熄火。先打開發動機艙蓋,擰下固定螺絲或松開卡扣,拔掉電源線插頭,取出舊大燈;接著將新大燈對準位置,用螺絲擰緊或卡扣卡緊,插好插頭;最后在車輛前方找堵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