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慌了!在中國產電動汽車大舉進入歐洲市場之際,歐盟決定對中國出口到歐盟的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這其中不僅針對中國品牌的汽車制造商,還包括了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的特斯拉和部分歐洲品牌。

歐盟委員會經濟副主席兼貿易主管瓦爾季斯·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最近在接受海外媒體采訪時證實了這一行動,這一調查決定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不久前宣布的有關審查中國向電動汽車制造商進行補貼的決定一致。歐盟認為這種援助是一種“不公平做法”,可能會改變歐洲市場的狀況。

東布羅夫斯基斯表示,有“足夠的跡象”證明這項調查是合理的,并強調調查不僅僅針對中國品牌。其他來源的制造商,如特斯拉、寶馬、雷諾或吉利,如果獲得了生產補貼,也可能受到影響。
東布羅夫斯基斯認為,歐洲在電動汽車領域持“開放競爭”態度,但這種競爭“必須公平”。他提到,歐洲可能是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主要市場,因為其他國家已經對這個亞洲巨頭的電動汽車進口征收關稅。

根據媒體的報道,在調查的早期階段,特斯拉可能是被反補貼調查的公司之一,歐盟的目標是確定中國政府在多大程度上為特斯拉提供了補貼。這項調查也包括了目前關注度很高的比亞迪,以及上汽集團,后者旗下的MG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正是因為在中國上海建廠,才得以擺脫困境,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到2020年年底,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開始向歐洲出口;在Model Y投產之后,上海產的Model 3和Model Y開始輪番進入歐洲市場。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特斯拉在西歐市場共銷售了約93,700輛中國制造的汽車。

作為首家在中國獨資建廠的海外汽車公司,特斯拉確實有著不一樣的待遇,這也是歐盟的政客和專家們關注的重點,他們正在分析這些支持形式的影響。此外,他們還在關注使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受益的相關行業的補貼,例如汽車電池和智能化軟件等。

這些舉措有可能改變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動態,因為歐洲是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動汽車市場,針對中國產電動汽車的措施可能會招致中國的反制,包括大眾、奔馳等歐洲品牌都將中國視為重要市場,并加大了投資。
在收集初步證據后,歐盟將與有關當局和公司協商,以確定補貼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損害歐洲生產商。需要指出的是,歐盟已經宣布到2030年將新車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55%,并且在2035年之后只允許銷售零排放汽車。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