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開車,熱車這個事兒可太讓人糾結了。時間短了,怕對車不好;時間長了,又覺得浪費時間和油。這不,就有一位修車師傅,專門在零下 20 度的低溫環境里做了個熱車測試,結果讓人挺意外的,今天咱就來嘮嘮這事兒。
咱先說為啥要熱車啊。大冷天的,車在外面停一晚上,發動機里的機油因為重力,都流到油底殼去了。而且冬天機油變得黏糊糊的,流動性特別差。這時候要是直接開車走,發動機里的那些零件,得不到充分潤滑,就像沒抹潤滑油的齒輪,干磨啊,磨損得可快了。另外,發動機也有個最佳工作溫度,冬天車輛放一夜后,發動機和供油系統溫度都低,汽油沒辦法好好氣化,燃燒就不充分,車開起來也沒勁兒。還有變速箱,里面變速齒輪的潤滑油也都流到下部了,原地熱車的時候,只有發動機在動,變速箱里的齒輪油根本沒法好好潤滑整個變速箱,只有行駛起來,齒輪油才能循環起來,起到全面潤滑的作用。
那位修車師傅在零下 20 度的環境里,找了好幾輛車做測試。他發現,一般車子剛啟動的時候,怠速能到 1000 轉左右,這時候發動機聲音也比較大,車身可能還有點抖。然后開始計時熱車,大概過了 1 分鐘,怠速慢慢回落到了 900 轉左右,發動機聲音也小了一些,車身抖動也沒那么明顯了。到了 2 分鐘的時候,怠速差不多穩定在 800 轉了,這時候發動機的運轉明顯平穩了很多。師傅說,從發動機的運轉情況來看,熱車 2 分鐘,發動機內部的機油已經基本循環起來了,能給各個零件提供不錯的潤滑。
不過,這熱車可不光看發動機怠速。師傅又開著車出去溜達了一圈。他發現,熱車 2 分鐘后直接上路,剛開始那一會兒,車開起來還是有點 “肉”,尤其是換擋的時候,能感覺到變速箱不太順暢。但開了大概 1 公里之后,車子就正常了,換擋也順滑了。這說明啥呢?說明變速箱的潤滑油,光靠原地熱車那 2 分鐘,還不能完全達到最佳的潤滑狀態,還得靠車輛行駛起來,讓齒輪轉動,把潤滑油帶到各個部位,這個過程大概需要行駛 1 - 2 分鐘。
所以啊,綜合師傅的測試,在零下 20 度這樣的低溫環境下,原地熱車 2 分鐘,然后再低速行駛 1 - 2 分鐘,對車子來說是比較合適的熱車方式。要是氣溫沒那么低,比如零下三五度,原地熱車 1 - 2 分鐘就行;要是零下十幾度,原地熱車 3 分鐘左右差不多。但可別熱車時間太長了,太長的話,一方面浪費油,另一方面,原地怠速時間久了,汽油燃燒不充分,還會產生積碳,對發動機也不好。
我自己也有體會,以前冬天開車,有時候著急出門,不熱車直接走,能明顯感覺到車開起來特別費勁,發動機聲音也大,心里就直犯嘀咕,總覺得這樣肯定傷車。后來按照合適的熱車方法來,車子開起來順溜多了,心里也踏實。
咱總結一下,冬天熱車,先原地熱車,時間根據氣溫來,一般 1 - 3 分鐘,然后再低速行駛 1 - 2 分鐘,這樣既能保護發動機和變速箱,減少磨損,又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和油。各位車友們,下次冬天開車,不妨試試這個方法,說不定你的愛車會更 “聽話”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