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在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比亞迪工廠,一輛嶄新的仰望U7緩緩駛下生產線。這標志著比亞迪正式成為全球首家達成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汽車企業,在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工業發展史上刻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遠非一個冰冷的數字。它背后是比亞迪引領中國汽車產業革命的堅實步伐。最新數據顯示,比亞迪在2025年上半年表現強勁:國內銷量超過211.3萬輛,同比增長31.5%;海外銷量更是達到47.2萬輛,同比激增128.5%。這意味著在海外市場,每售出三輛中國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來自比亞迪。從東南亞的出租車到歐洲高端汽車展廳,比亞迪的全球化布局正將“中國制造”的標簽升級為“全球首選”。
作為第1300萬輛下線的車型,仰望U7的登場意義非凡。它代表了比亞迪乃至中國品牌向高端市場的成功突破。仰望品牌累計交付量已突破10000臺,成為中國首個在競爭激烈的百萬級豪華車市場站穩腳跟的汽車品牌。其用戶群體更是星光熠熠,包括巴黎奧運會游泳冠軍潘展樂出任形象大使并成為車主,以及周鴻祎、俞敏洪、王潮歌等知名企業家和藝術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財政部將超豪華車消費稅起征點下調至90萬元,傳統豪華品牌如奔馳、保時捷在華銷量應聲下滑,而仰望卻在高端市場實現了逆勢上揚,清晰傳遞出一個信號:百萬級豪華座駕,不必再唯歐洲血統論。
仰望U7的誕生也展現了比亞迪在核心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開啟了“四電時代”的新篇章。其搭載的云輦-Z智能車身控制系統、易四方扭矩矢量控制技術,以及續航超1100公里的固態電池方案,構筑起強大的技術壁壘。當部分車企陷入價格戰或遭遇安全性質疑時,比亞迪憑借十余年堅持“技術為王”的戰略定力,在競爭中占據了高地。

比亞迪1300萬輛的成就恰逢中國汽車產業深度變革的關鍵時期。市場正在發生顯著變化:多家主流車企宣布終止價格戰;行業產能優化加速,比亞迪自身也在主動調整產量;技術競爭則日趨白熱化,小鵬、理想、零跑等紛紛推出各自在智能駕駛、快充、激光雷達等領域的最新方案。同時,全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0%大關,成都等城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顯著提升。這一切都昭示著,中國汽車產業不僅贏得了銷量,更開始掌握定義未來賽道的話語權。
深汕工廠的慶祝余音未落,比亞迪的全球布局已然再進一步。墨西哥第五工廠瞄準南美市場,泰國基地輻射東南亞,歐洲本土化研發中心也在加速籌建,標志著中國汽車的全球化戰略正從“走出去”向“走進去”深化。面對中國汽車的強勢崛起,傳統國際巨頭如寶馬、大眾、豐田正積極調整策略,或加大在華研發投入,或尋求技術合作以應對挑戰。當仰望U7駛上歐洲街頭,當全球消費者開始為“BYD”的標識駐足,汽車工業力量格局的重心向東方轉移已成不爭的事實。

7月21日深汕工廠內,雷軍與王傳福共同站在仰望U7前的畫面,恰是中國汽車產業新時代的生動縮影:科技巨頭跨界融合,傳統王者開放協作,一場波瀾壯闊的競合大戲才剛剛拉開序幕。第1300萬輛下線并非終點,而是中國汽車遠征全球的新起點。比亞迪的電動巴士穿行于東京銀座,仰望U7停駐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中國智造”正加速成為全球高端電動汽車的代名詞——屬于中國汽車的全新時代,正全速駛來。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