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焦點車型層出不窮。近期,小米YU7開啟交付的消息在市場上引發廣泛關注。與此同時,不少預訂小米SU7的用戶卻仍在焦急地等待提車時刻。
在小米汽車交付進度有待提速的當下,與小米SU7處于同價位區間的阿維塔06 Max,已于今年4月以“現貨”姿態強勢入市。這款車不僅在設計、配置及智能體驗上展現出獨特的差異化優勢,更憑借“訂車即提”的高效交付流程,傳遞出對用戶的重視與尊重。
目前來看,小米SU7與阿維塔06Max各有鮮明的特點,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選擇,但最終選擇權掌握在消費者手中,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款dream car.
外觀設計:致敬經典vs堅持原創
主打年輕用戶的小米SU7,擁有令人過目難忘的超高顏值,這無疑是它的一大特色。同時,其延續了運動性能基因,在外觀設計上盡顯動感,很好地契合了年輕群體對個性與活力的追求。4997mm車長、1963mm車寬、1455mm車高(頂配1440mm),搭配流暢的溜背造型,3倍輪軸比與2倍輪高比的黃金比例,進一步強化了整車的運動感。水滴形矩陣大燈與貫穿式星環尾燈,配合長達2.48米的尾燈帶,視覺層次感極強。0.195Cd的超低風阻系數,不僅優化了能耗,也提升了性能表現。然而,其前臉設計因與保時捷Taycan高度相似,在原創性設計方面上引發些許爭議。

編輯?
阿維塔06(左)與小米SU7(右)
阿維塔06 Max則以“新情感豪華設計美學”為核心理念,將原創性刻入基因。4855mm車長、1960mm車寬、1467mm車高(頂配1450mm),呈現出極具張力的“獵豹凝勢”設計語言。F型飛翼燈組如獵豹銳利的眼神,傳遞出專注與力量感。由7874顆LED燈珠組成Halo屏是視覺亮點,一句“請別按喇叭,我在思考人生”的互動語言,定會讓擁堵的場景成為“輕松幽默的調味劑”。同時,車尾采用無后懸窗的前衛設計,增加了整車的時尚感與獨特性,后視鏡提供了電子后視鏡和傳統后視鏡兩種選擇,兼顧追求極致派和傳統務實派的消費者。在這場關于原創設計的較量中,阿維塔06憑借極具辨識度的設計語言,暫時拿下一分。
座椅配置:標配即頂配的誠意
一輛車的舒適性,往往體現在座椅細節中。小米SU7在座椅配置方面表現出色,主駕零重力座椅12向電動調節,支持一鍵躺倒功能,并配備10點式按摩系統,能夠精準貼合人體背部經絡穴位,顯著提升駕乘舒適性。但需注意的是,不同版本之間在座椅配置上存在差異。例如,基礎款車型僅在主駕駛位配備零重力座椅,副駕駛采用普通運動座椅,6向電動調節,且不支持按摩功能,整體舒適性有所降低。

編輯?
阿維塔06前排雙零重力座椅(左)與小米SU7前排座椅(右)
阿維塔06則在20萬級車型中,將前排雙零重力座椅作為全系標配,展現出十足的誠意。其座椅支持14向電動調節,坐墊、靠背、腿托均可多角度調節,完美貼合人體曲線,帶來“零壓”般的輕松體驗。一鍵放倒功能可實現“雙120°”半躺姿態,即便是長途出行,也能像坐在移動沙發上享受愜意。相較之下,小米SU7若想在前排副駕上獲得類似主駕的同級配置,需多花費數萬元成本。二者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續航與充電:純電續航vs場景適配
電動車續航與充電性能,直接影響日常使用體驗。小米SU7全系采用純電驅動,CLTC續航里程可達700-830km,數據亮眼。但在-10℃低溫環境下,實際續航會降至CLTC工況的約65%,北方用戶冬季仍將面臨續航縮水問題。充電方面,搭載800V碳化硅平臺,從10%充至80%僅需25分鐘,但受限于目前全國800V超充站覆蓋率僅30%,多數城市仍以400V充電樁為主,此時充電時間延長至30分鐘充至80%,對于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地區來說,便捷性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編輯?
阿維塔06在充電(左)與小米SU7在充電(右)
阿維塔06則提供純電與增程兩種動力形式,滿足更多使用場景。純電版基于全域800V高壓平臺打造,CLTC續航為600-650km,支持10分鐘從30%充至80%,但同樣受限于400V充電樁普及率,充電效率受到影響。增程版展現出更強的適應性:純電續航達230km,足以應對日常通勤;搭載1.5T增程動力系統,滿油滿電狀態下,綜合續航里程可達1190km(CLTC)。對于北方用戶或長途出行家庭而言,冬季無需擔心續航縮水。因此,小米SU7在純電續航方面更具優勢,而阿維塔06則憑借增程系統在多場景適應性上勝出。這一局,雙方各有所長,難分伯仲。
輔助駕駛系統:從“能用”到“好用”
小米SU7搭載禾賽AT128激光雷達,擁有128線、200米探測距離以及森思派克4D毫米波雷達,可識別200米內的車輛和100米內的行人。此外,配備11顆高清攝像頭,其中7顆具備ALD鍍膜抗逆光功能,構建了“激光雷達+視覺+毫米波”的全方位感知系統。在英偉達Orin芯片加持下,SU7算力達84TOPS,SU7Pro和SU7Max版算力則高達508TOPS,支持復雜端到端大模型算法。這使得車輛在城市道路中能夠應對紅綠燈識別、無保護左轉、近距離加塞等復雜場景,真正實現從“點到點”的自動駕駛體驗。此外,即使在面對復雜路口的“鬼探頭”情況下,4D毫米波雷達可提前預警,激光雷達則精準判斷行人的移動軌跡,為安全制動爭取寶貴時間。

編輯?
不同汽車品牌輔助駕駛系統水平階梯圖
阿維塔06Max則搭載華為乾崑輔助駕駛系統,配備192線激光雷達,探測距離最遠可達250米,可精準識別100米外的小型障礙物,如雪糕筒、井蓋等。全車共計27個傳感器,包括3個激光雷達、12個攝像頭及5個毫米波雷達,構建起360°無死角感知網絡。此外,乾崑輔助駕駛系統采用端到端神經網絡技術,擺脫對高精地圖的依賴,實現復雜城市道路的全場景導航輔助駕駛。預瞄式魔毯懸架與乾崑系統實時協同,提前調節車身姿態應對路面起伏;鴻蒙OS深度融合導航、語音與輔助駕駛,一句指令即可啟動全流程服務。在硬件實力、場景覆蓋層面,小米SU7與阿維塔06Max的輔助駕駛系統,各有其過人之處。
結語:現貨是對用戶時間的最大尊重
當新能源汽車從“嘗鮮品”逐漸轉變為“生活必需品”,用戶對“交付效率”和“時間成本”的敏感度也在不斷提升。
小米SU7的確有其亮點,但交付周期過長,更適合“有耐心”的科技愛好者。而阿維塔06Max憑借全系標配的誠意、全場景適應的能力,以及即買即提的交付效率,真正詮釋了“現貨”不僅意味著交付速度,更是對用戶時間價值的尊重。不過,它們各有優勢,亮點不同。畢竟,選擇從來不止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