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付炳鋒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強調,汽車產業需從"價格驅動"轉向"價值驅動"。中汽協總工程師葉盛基同時指出,貫穿全生命周期的嚴苛測試正成為汽車制造的"質量生命線"。在此背景下,車輛保值率作為全周期價值的關鍵量化指標,日益影響消費決策。上汽大眾通過扎實的制造品質與服務體系,構建了"高品質-低使用成本-高保值率"的價值閉環,為消費者提供可感知的長期收益。

多維度數據印證全周期價值優勢

根據《2025上半年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顯示,上汽大眾四款車型在細分市場保持領先:途觀L以71.35%一年保值率位居20-25萬合資中型SUV首位;途昂憑借57.68%三年保值率登頂主流合資中大型SUV;ID.3以42.39%三年保值率蟬聯合資純電動緊湊型車冠軍;帕薩特插電混動則以49.13%三年保值率領跑插混中型車市場。這份覆蓋燃油、純電、插混三大領域的成績單,成為市場對其可靠品質的權威認證。
數千條標準構筑品質基石
高保值率源于企業近40年的品質堅守。上汽大眾建立了涵蓋國標、大眾集團標準及國際標準在內的近8000條嚴苛規范體系。研發階段即前瞻性考量長期使用與極端工況風險,將"質量是生命"的理念貫穿全流程。其實驗驗證體系包含六大類80余大項超3000種試驗組合。

整車耐候驗證:通過120℃暴曬與-50℃深凍循環,疊加鹽霧、95%濕度/50℃濕熱環境與-28℃液壓振動,持續9個月模擬12年腐蝕工況。整車耐久測試:完成10萬次車門開閉(等效用戶30年強度),四通道強度試驗模擬惡劣路況達14,400km。水密封體系:采用數十倍于特大暴雨的雨量沖擊,結合動態負壓測試確保極端涉水密封性。聲學與電磁驗證:在背景噪聲低于深夜的聲學實驗室優化靜謐性;電磁抗擾測試強度達國標4倍,執行"每件必測,合格上車"原則。

上汽大眾總經理陶海龍表示:決定車型能否上市的關鍵,源于我們完備的開發驗證體系與穩定的試驗資源。企業每個車型項目平均投入200輛測試車,單車最高驗證里程10萬公里(等效用戶30萬公里),通過跨越兩次寒冬一次酷暑的實測試煉兌現品質承諾。
終身質保降低持有成本
上汽大眾將品質承諾轉化為用戶可觸達的保障體系。"全系燃油SUV整車終身質保"政策實現核心零部件全覆蓋,無年限里程限制,依托全國千家網點標準化執行,真正達成"一次購車,終身無憂"。該政策與"一口價"透明購車模式、200家官方改裝中心及超級APP數字化服務形成協同,構建全生命周期低成本閉環。

陶海龍總經理對此強調:"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瓜菜代'行為與我們基因相悖。"在效率與品質的平衡中,企業選擇以體系化能力筑牢安全底線,使品質轉化為可量化的用戶資產——通過降低持有、使用及處置成本,實現"養車不貴、換車不虧"的核心價值。當汽車向"智能移動空間"演進時,這種對"質量生命線"的堅守,成為企業長期主義的最佳詮釋。

面對褪去的價格戰喧囂與持續的概念炒作,上汽大眾開辟了更可持續的路徑:以可視化的嚴苛測試定義"可靠性",以無套路的終身保障兌現"無憂感",最終通過領先的保值率數據讓用戶感知"價值感"。這實質是對"高品質降低全周期成本"邏輯的堅定實踐。歷史終將證明,當市場浮華散盡,贏得用戶信賴與行業尊重的核心,始終源于對品質的極致追求與長期價值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