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逐步邁入“智能電動化”深水區的當下,關于車輛智能體驗的定義正發生深刻變化。過去人們關注的是電池、續航、補能效率等參數;而如今,“車內體驗”開始成為新的博弈焦點。尤其是在中大型SUV這一以家庭為核心用戶群的細分市場,“座艙大模型”的引入,正在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智能座艙概念,將車從“交通工具”進化為“智能生活空間”。

座艙大模型:從“功能堆砌”到“主動理解”
“座艙大模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機交互升級,它的底層邏輯建立在大語言模型與多模態感知能力的結合之上。相較于過去“命令執行”式的語音控制,座艙大模型強調的是“上下文理解”與“意圖預測”。
這意味著,用戶不再需要用“程序員式”的口吻與車溝通,比如“打開空調溫度調到22度”;相反,你可以說“有點悶熱”,系統便能主動判斷當下車內外溫差、乘客狀態和歷史使用偏好,自動做出調節。這種“人話識別”能力,讓智能座艙從被動工具向主動助手演進。
目前已有多個主機廠在布局座艙大模型,例如采用GPT類技術打造定制化語言模型的蔚來、理想,或與大模型平臺合作進行車載模型部署的比亞迪、小鵬等。但值得關注的是,在空間、硬件交互場景高度融合大模型能力方面,極氪已展現出其清晰的路徑與落地成果,尤其在極氪7X上形成了具象化體現。
極氪7X:打造可“感知場景”的智能座艙
作為大型純電SUV市場的新面孔,極氪7X不僅在空間利用與設計美學上提出了新的標桿(得房率83%、可前后滑動215mm的后排沙發椅、134度可躺靠背等),更關鍵在于,它通過“大模型 + 多硬件融合”的方式,構建了一套“可感知、可響應”的場景座艙系統。
極氪在其車內搭載了ZEEKR
STARGATE一體式智慧燈幕,不僅承載基礎視覺反饋,更通過車載AI系統與座艙大模型聯動,使得光效、氣氛、信息提示等成為動態交互的一部分。例如,當車輛識別到后排乘客進入小憩狀態,系統將自動調低燈光、放松音樂、調整座椅躺角,并關閉天幕遮陽簾,全流程無需乘客發出指令。

同時,極氪7X的后排設有OLED智慧屏、電動桌板、腿托與按摩系統,這些不僅是高端配置的堆疊,更是被納入整體交互語境的“執行端口”。大模型在這里承擔的是“管家”角色,通過對乘客習慣、出行狀態的理解,聯動這些硬件設施,為乘坐者提供定制化服務。
從用戶需求出發:座艙大模型的“實用性拐點”已至?
事實上,“座艙大模型”這一概念并非全然新鮮。過去幾年,語音助手、情緒識別、人臉識別等功能已廣泛應用于中高端車型。但真正困擾用戶的是——這些功能往往只是“展示性科技”,在實際使用中體驗碎片化、不連續,反而拉低了整體滿意度。
在這個背景下,極氪7X的示范意義更在于它跳出了“單點技術炫技”,開始嘗試將座艙智能系統整體結構性重建,通過大模型將感知、理解與執行打通,使得每一個功能背后都具備語境感知與聯動能力。
這不僅提升了系統響應的“擬人化程度”,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低學習成本”的交互機制——用戶無需記住命令或按鈕位置,只需表達自然語言或行為,即可被準確響應。這標志著座艙大模型的應用,正從“實驗室邏輯”走向“場景落地邏輯”。
行業趨勢:座艙競爭進入“內容+交互”時代
隨著智能汽車進入下半場,圍繞“座艙體驗”的內卷逐漸從屏幕尺寸、芯片算力轉向了內容深度與交互質量。這一趨勢已經顯著:2025年起,主流車企普遍開始將“大模型調教”列為智能座艙產品路線中的關鍵節點,不再依賴第三方通用助手,而是走向“垂類定制+數據閉環”。
在這一方向上,極氪作為頭部新勢力之一,其通過大模型驅動的空間智能化探索,將自身在“硬件交付能力”與“軟件融合策略”之間做了較好平衡,形成了可延展的技術平臺。這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信號:未來競爭的不僅是AI能力,而是場景融合與體驗打磨的能力。
智能座艙的下一個十年,誰能跑通場景閉環?

座艙大模型的出現,是對智能座艙邏輯的一次系統性重塑。它不是加一個大腦在車里,而是讓整車成為一個“有感知、有記憶、有行為邏輯”的動態空間。
而極氪7X,作為一款以家庭使用為核心場景的中大型SUV,正在用真實可落地的產品驗證這一理念。它提示我們:座艙不應只是展示科技的櫥窗,而應成為理解人、服務人的“第三空間”。
誰能率先跑通這條從“技術能力”到“用戶體驗”的閉環,誰就能在未來智能汽車競爭中贏得真正的時間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