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動力電池的品質與產能始終是決定行業競爭力的關鍵。當多數企業還在為實驗室數據與量產落地的鴻溝發愁時,吉利神盾金磚電池已憑借一套"智能制造組合拳",在安全標準與產能規模上同時刷新行業認知。

支撐其底氣的,首先是覆蓋浙江桐廬到山東棗莊的8大生產基地網絡。2027年,這一網絡將形成70GWh總產能——相當于每天能生產10萬顆神盾金磚電芯,足夠裝備20萬輛頂級電動車。當部分企業還在"PPT產能"階段徘徊時,吉利已用實際布局為新能源時代儲備"彈藥"。

作為核心生產基地,衢州超級工廠堪稱"智能制造標桿"。這里的每條產線每分鐘可下線24顆電芯,意味著你眨三次眼的時間,一輛純電車的電池包已初具雛形。其秘訣在于全球最快的疊片工藝,精度達0.1mm級別(相當于頭發絲上雕花),配合醫療級無塵車間(每立方米粉塵顆粒控制在293個以內,比手術室干凈十倍),從源頭杜絕雜質影響,為高安全性與長壽命奠定基礎。

更關鍵的是,衢州基地是全國電芯行業首個智能制造四級成熟度工廠,18道核心工藝實現100%自動化,超200臺AGV設備完成物料運輸全流程無人化,徹底消除人工操作誤差。疊加AI質量大模型技術后,電芯缺陷率DPMO(百萬缺陷機會缺陷數)低于0.1,近乎"零缺陷",確保每一顆電芯都達到軍工級一致性。
這套智能制造體系,不僅支撐了神盾金磚電池的"超安全"標簽——通過8針同刺、5.56mm真彈貫穿等6263次極限測試,更讓其性能突破成為可能:混動電池80%-100%充電僅需11.5分鐘,饋電狀態5秒爆發2100W功率,循環壽命4500次(繞地球32圈)。

從8大基地的產能布局,到衢州工廠的極致工藝,再到AI賦能的零缺陷品控,吉利神盾金磚電池用智能制造證明:真正的技術實力,不僅是實驗室里的"數據漂亮",更是能大規模交付的"安全可靠"。這或許才是新能源戰爭中,最硬核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