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在趕往成都車展的路上,車聚君與當地網約車司機的一番閑聊,讓我們對網約車市場有了新的認識。

▲圖片來源:車聚網
一、生意:行業內卷,收入縮水
“去年七八月份,一個月凈賺七八千,今年同樣月份只有五六千了。”成都一位網約車司機手握方向盤,語氣中帶著些許無奈。“如果跑得不好,一個月只有4000多。”司機補充道。
他每天工作12-15小時,除去充電、保養、保險和餐費等成本,上個月(8月)凈收入只有5000多元。值得注意的是,七八月本是當地網約車生意最好的旅游旺季,但司機的凈收入卻比去年同期少了2000多元。
網約車收入大幅縮水,主要有兩大原因。

▲圖片來源:車聚網
1、單價下降
“平臺抽成和去年差不多,主要是單價降了。”司機師傅解釋道,“去年高峰期每公里2塊以上,現在最多1塊5到1塊7。平峰期單價更是從原來的1塊5降到了1塊1。”
他算了一筆賬:28公里的行程,乘客支付40多元,但司機到手只有30出頭。如果是燃油車,這樣的收入根本無法覆蓋成本。“幸虧開的是電車,油車根本賺不到錢。”
車聚君不禁想到,新能源之所以成為國策,正是因為它降低了運營成本。如果仍以燃油車為主,運營司機難以盈利,商旅出差成本也會隨之提高。
2、從業人數增多
成都的網約車價格可能是全國最低的城市之一,司機表示。成都的乘客數量沒有明顯減少,但當地網約車從業人員激增,平臺也相應增多,市場競爭加劇,這也是導致司機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種草風行S50:從租到購
司機駕駛的是自購的風行S50電動車。三年前,他以10萬出頭的價格購買了這輛車,為了獲得8年運營期限而非5年,他多支付了8000多元。“8年內沒有開到60萬公里就可以繼續開,但如果是5年的話,到5年了即使沒到60萬公里也要報廢。”
他選擇購買這輛車,是因為之前租的就是同款車,對車輛的以下幾個方面非常滿意。
1、續航扎實。這輛標稱續航415公里的電動車,新車時實際能跑360公里左右還剩20%電量,折算下來,實際續航與官宣續航吻合。而且,三年行駛了25萬公里后,電池衰減并不明顯。“這車子掉電也不是很嚴重。”司機對車輛表現相當滿意。

▲圖片來源:車聚網
2、充電成本極低:“主要在早上1點到7點的時段充電,3毛多一度電(價格調整時在4毛左右),從20%充到100%只要20多元錢,不超過25塊。”按照57度電池容量計算,充滿電的成本確實只需要17元左右,即使考慮損耗也非常經濟。
3、沒出大問題。三年來,司機只是進行常規保養:更換剎車油、機油、冷凍液和剎車片。
此外,后排空間寬敞,電池性能可靠,這些都是司機選擇這款車的原因。
三、司機的堅持和擔憂
雖然收入下降,工作強度高,但50出頭的司機計劃一直開車到退休年齡。一方面是從業已久,也不好找其它工作。司機表示,像他這個年齡段的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你去外面找工作也要人擔保,而且很多單位都不要你了。
“雖然新能源車充電便宜,但是后期的電池報廢了怎么辦?換一個電池要多少錢?聽他們說換電池也很貴。”司機表達了對電池費用以及質保政策的擔憂,“你要遵守他們的規定。”稍微違反規定,如保養超期,廠家就可能以各種借口拒絕質保。
車聚小結
這位成都司機的故事只是中國數百萬網約車司機的一個縮影,揭示了中國網約車行業的現實圖景:司機收入下降、工作強度大,但電動汽車的普及確實降低了運營成本。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