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變革時代,市場的競爭無疑比我們想象中還要激烈,畢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隊。而作為跟著新能源汽車同步發展起來的造車新勢力,更是“一天一個樣”。
比如,剛剛過去的8月份,某些新勢力車企的銷量就讓人大跌眼鏡。曾穩坐新勢力銷冠的理想汽車,已經連續三個月下跌了,8月交付了28529輛車,只能排在零跑、問界、小鵬、蔚來、小米之后,連第一陣營都不擠不進去。

雖然相比一些新勢力,理想月銷2萬多輛的成績似乎還看得過去,但要知道,理想曾經多么風光,巔峰時期賣個5萬多輛也沒問題。作為對比,去年8月份理想銷量為4.8萬輛,而今年同比暴跌了40.7%。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5月份開始,理想汽車在市場的表現持續走低,5月交付40856輛,6月交付36279輛,7月30713輛,到了8月已經不足3萬輛。
冰冷的數據,也揭露了理想正面臨“四面楚歌”的境地。至于為何會這樣,起碼與這幾個原因有著很大的關系。

首先是“L”系列的產品,遭到了不少競品的圍剿。眾所周知,以前理想的銷量就是靠著L6、L7、L8、L9這幾臺車型在支撐,可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發展,這個領域又殺入了不少新的車型,其中小鵬、問界、小米這三個品牌沖擊得尤為厲害,更別提還有零跑這個“半價理想”在搶市場,這導致理想的競爭力也沒那么強了,市場份額自然也會被瓜分。

其次,增程式的紅利也正在消失。曾經,理想能夠迅速在新能源市場中崛起,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采用了增程式動力。而相比起純電動車的續航焦慮,增程式可油可電的特點就沒有這種煩惱,再加上它還有“冰箱彩電大沙發”,這也使得理想在眾多新勢力中脫穎而出。
可到了現在,增程式車型在市場中已經很常見了,上到百萬級別的仰望,下到十幾萬級別的零跑,當大家都開始不約而同用上了增程式動力,也代表著這獨屬于理想的紅利正在消失了。更別提“大電池+小油箱”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小鵬、智己以及寧德時代都發布了純電續航超過400公里的增程架構,而現在理想能做到的最高CLTC純電續航都沒有超過300公里,在技術革命的打擊下,理想的增程賣點瞬間貶值。

除此之外,理想的純電動賽道一直都飽受爭議,負面輿論甚多。早在理想MEGA上市初期,新車就爭議不斷,而到了今年7月份,理想的第二款純電車型理想i8又陷入多方爭議,新品不僅被指“高價低配”,其與乘龍皮卡的“糾纏”也引發了網友熱議。
雖然從產品上來講,理想i8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但它在純電領域仍屬于“新手”階段,也就是說相比起其它新勢力,理想在純電技術的積累上,以及三電技術到底怎么樣,還得打個問號。至少現在,它無法像以前在增程式賽道那樣,給消費者帶來足夠的信心和吸引力。而且理想i8就算調整了價格,但33.98萬的售價也注定它不能像增程車那樣受歡迎,畢竟在如今的車市中,配置和性價比才是決定新車型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寫在最后
在這個內卷的汽車市場,無論哪個品牌都面臨著“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即便是曾經風光無限的理想汽車也如此。增程式賽道越來越擁擠,純電賽道又未能闖出什么名堂,面對著持續下跌的銷量,理想汽車也該好好思考一下了,否則未來只會有更多的難題接踵而來。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