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精致小巧著稱的smart,在新能源浪潮中開啟了一場豪賭。然而,當精靈#5這款史上最大號的smart駛下生產線,品牌昔日的光芒卻似乎在逐漸黯淡。上市至今月銷量巔峰只有1091輛,大多數時間都只賣出去兩三百臺車,今年8月銷量僅為538輛。
為了扭轉銷量頹勢,官方開始打造smart精靈#5插混版本,新車計劃在9月底開啟預售,并在10月底完成上市。smart精靈#5插混版的車身尺寸是4705/1920/1710mm,軸距為2900mm,與純電版相比只有高度提升了5mm,其他方面保持不變。雖然車輛定位是中型SUV,但高度卻不如方程豹鈦3(鈦3高度1720mm),這也是為啥smart精靈#5 EHD看著不像SUV的主要原因。
smart精靈#5插混版在技術參數上看似頗具競爭力。它搭載了極光灣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1.5T發動機,最大功率120千瓦,匹配來自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純電續航可達250公里以上,CLTC饋電油耗低至4.4L/100km。這些數據雖然亮眼,卻難以扭轉市場對該車型的冷淡反應。
插混版本的推出被視作smart的“補課”之舉。本該一開始就跟著市場主線推出插混SUV,但smart跟風純電浪潮,直到進場快一年才回頭補插混,結果撲騰進來,市場早成了一鍋粥,什么對手都有,價格還卷得飛起。精靈#5插混版未來上市后將會與方程豹豹5、捷途山海T2、哈弗猛龍新能源等車型展開競爭。而現款smart精靈#5純電版售價區間為22.99-37.99萬元,按照插混售價比純電低的市場慣例,預計smart精靈#5插混版車型售價或進入20萬元以內。
即便如此,smart仍然面臨巨大挑戰。競爭對手如奇瑞iCar V23,不光價格砍一半,設計玩樂氣息和亮點比精靈#5多得多。V23月銷動不動就4000~6000臺,直接把精靈#5甩出十幾條街。另外,精靈#5的定位也有問題:初衷是奔著年輕酷玩的“方盒子”去的,定位一線城市,想抓住戶外玩家,結果售價破20萬起,許多年輕玩家又買不起。而真正買單的是大量中年男性,面對家用需求,精靈# 5的這種偏玩樂、純電性質反倒成了家用攔路石。
品牌認同的迷失 是smart面臨的核心問題。燃油車時代,smart憑借精致小車定位深受年輕消費群體青睞。而精靈#5徹底顛覆了外界對smart的品牌認知,不光尺寸變大,造型也變“野”了。這種轉型雖然旨在瞄向更廣闊的出行市場以謀求市場突破,但實際上卻使smart陷入了一種身份危機。消費者很難將這款長寬高分別為4705mm×1920mm×1710mm、軸距2900mm的中型SUV與記憶中的smart聯系起來。
產品質量問題頻發,更是讓smart雪上加霜。車質網數據顯示,smart車型存在動力電池故障、智駕功能未能交付以及車輛噪聲等諸多問題。特別是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期間,關于smart車型質量問題的投訴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多位用戶反映smart精靈#1存在動力電池故障,導致車輛無法正常行駛或續航里程顯著下降。更有用戶投訴精靈#5的高階智駕套裝功能未能如期交付,以及車輛在高速行駛時存在嚴重的漏風噪聲問題。
這些質量問題不僅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也對smart品牌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更是直接影響了市場銷量,令其陷入銷量“泥沼”。面對持續低迷的市場表現,多家smart經銷商選擇退網,其中不乏smart精心打造的直營店,以及位于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一線汽車消費市場的重要門店。至此,smart陷入“經銷商網絡萎縮-銷量無法提升-經銷商持續退網”的惡性循環。
主編點評
smart精靈#5插混版的推出,本意是拓寬產品線吸引更多消費者,但在品牌認知模糊、產品質量問題頻發、經銷商網絡萎縮、決策機制緩慢的多重困境下,頹勢恐怕難以扭轉。smart曾經是小巧精致的代名詞,如今在追求變大變主流的過程中,不僅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也沒有贏得新的市場。這場轉型的豪賭,最終可能會成為smart品牌發展史上最令人扼腕嘆息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