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澎湃中國心,擎動新時代——鯤鵬天擎48%熱效率發動機點火儀式在奇瑞龍山試驗中心動力總成試驗室成功舉行。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古春山,奇瑞汽車首席動力總成技術專家張志福共同出席活動。

【鯤鵬天擎48%熱效率發動機點火儀式成功舉行】
此次鯤鵬天擎發動機成功點火,將全球燃油發動機熱效率的巔峰性能推向了48%。這一數據意味著奇瑞汽車在混動核心技術領域實現了“領跑式”超越,不僅證明了鯤鵬天擎發動機在設計、計算、制造等環節完全可靠,邁出了從實驗室到量產的關鍵一步,也為奇瑞汽車實現“世界混動看中國,中國混動看奇瑞”目標,推動中國汽車產業持續引領全球新能源浪潮注入了技術驅動力。
刷新紀錄 48%熱效率引領混動油耗進入“效能無人區”
發動機是混動汽車的核心部件,不論是插電式混動還是增程式混動,發動機技術決定了動力系統的性能上限,而熱效率則是衡量發動機水平的核心指標。從目前來看,市場主流發動機熱效率一般在38%到45%左右,向上提升空間已經被極致壓縮,即便提升1%都面臨著極大的系統性困難。

【鯤鵬天擎發動機】
作為行業率先達到48%熱效率汽油發動機,鯤鵬天擎發動機再次樹立了全球熱效率天花板,堪稱一次“質變”式跨越,重新定義了混動技術的“強心臟”。據介紹,48%的熱效率突破來自于奇瑞多項顛覆性發動機技術創新:26:1超高膨脹比,雙曲三聯動機構,35%EGR率,絕熱涂層技術等黑科技,實現真正的汽油機48%熱效率。
鯤鵬天擎發動機的熱效率突破不僅是數據的提升,也證明了在新能源時代,內燃機依然是最為堅實的技術路徑之一,可以帶給用戶的實際使用價值更高。得益于鯤鵬天擎發動機48%的熱效率,未來混動汽車有望進入油耗“1時代”,不僅沒有續航焦慮,成本也將與純電車型基本相當。
根據規劃,鯤鵬天擎混動發動機將主要用于奇瑞汽車HEV(油電混合動力汽車)、PHEV(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和REEV(增程式電動車)平臺產品序列,進一步打開奇瑞在混動市場的增長空間,為混動汽車整體技術升級樹立全新標桿。
立足技術奇瑞 以長期主義戰略定力走“難而正確的路”
難而正確的路,往往人煙稀少卻通向真正的頂峰。奇瑞發動機的自研之路,也是中國汽車工業核心技術突圍的趕超史。更為困難的是,堅守長期自主研發,不僅需要持續不斷的資源投入,更要應對市場的周期性波動,這無疑考驗企業的長期戰略定力。
作為中國最早開發混合動力的車企,也是混動技術最優、混動汽車板塊增幅最快、混動技術搭載車型最多的車企。奇瑞汽車在混動技術領域的突破并非偶然,而是來自于從誕生之日起就刻在骨子里的“技術基因”。
1999年,奇瑞第一臺發動機下線點火,邁出了技術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成為中國發動機自研的起點。在此后20余年內,奇瑞不斷在動力技術領域持續進化,在混動領域實現了從“技術追隨”到“標準輸出”的超越。在今年4月的混動之夜上,奇瑞汽車正式宣布混動技術開源計劃,構建“開放開源-技術共研-人才共育”三維生態,掀開了中國車企打破技術壁壘、推動技術普惠、輸出中國標準的新篇章。

【超級混動平臺】
技術領域的超越,來自于奇瑞遍布全球的研發布局。目前奇瑞汽車擁有包括北美、歐洲、上海等在內的八大研發中心,形成了全球標準、全球研發、全球驗證的超級研發體系,可以源源不斷的把創新技術從實驗室帶到市場,為用戶帶來持續升級的價值新體驗。
技術自主之路,沒有捷徑。奇瑞汽車28年死磕發動機技術,11次斬獲“中國心”榮譽,這無疑是其深耕動力領域的一個縮影。鯤鵬天擎發動機熱效率的再次突破,也將讓它成為“技術奇瑞”金字招牌上的一道耀眼光芒。
以技術為支點 為全球混動汽車按下“市場加速鍵”
技術催生產品,產品形成市場。無論是內燃機發明開啟全球汽車的百年歷程,還是今天新能源汽車撬動了轟轟烈烈的產業變革,技術創新都是推動全球汽車產業擴容的基本邏輯。此次鯤鵬天擎混動發動機的點火成功,讓奇瑞汽車按下全球混動市場的加速鍵,也將為全球市場帶來更加豐富的選擇。

【奇瑞集團各品牌車型】
目前,奇瑞集團形成了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立體化品牌矩陣。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奇瑞集團在新能源市場表現搶眼,國內市場銷售新能源汽車7.1萬輛,同比大增53.1%,混動車型成為奇瑞新能源銷量的重要基石。
同樣重要的是,作為連續22年乘用車出口第一的中國品牌以及全球500強榜單排名躍升最大的車企,奇瑞汽車在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700萬用戶,把中國制造的旗幟插上了歐洲等傳統高標準汽車準入市場。這也將為推動鯤鵬天擎發動機等前沿技術全球普惠、加速混動技術升級,帶來范圍更廣、更深刻的積極影響。
以48%熱效率重新定義發動機技術邊界,以長期主義不斷打造硬核混動技術,以全球影響力推動市場加速。鯤鵬天擎發動機的技術跨越,是對用戶低成本出行、對燃油發動機技術潛力,對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多維極致探索。站在中國汽車工業邁向全球舞臺中央的歷史節點,奇瑞汽車以強勁“中國心”描繪出新能源汽車未來的新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