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工汽車網獲悉,9月2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公示,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深圳市卓馭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公示顯示,一汽股份與New Territory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及卓馭科技共同簽署協議,擬通過增資并收購New Territory持有的卓馭科技部分股權。
在交易之前,New Territory持有卓馭科技70.65%的股權,單獨控制該公司;交易完成后,一汽股份將持有卓馭科技35.80%的股權,成為最大單一股東,而New Territory的持股比例降至34.85%,雙方形成共同控制關系。
一汽智駕,高分步入“下半場”。
“汽車央企”再造智能
當下,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篇布局的銜接期,汽車產業界的共識是,智能化成為行業“下半場”最重要的增量動力來源,也是決定未來產業格局的新支點。行業競爭的主戰場將聚焦哪些領域?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是什么?如何去構建可持續競爭力?這些問題,已經成為這家“汽車央企”的必答題。
早在2024年1月,便有知情人士透露,卓馭科技已經收到比亞迪和一汽集團的明確投資意向。同年12月,比亞迪通過旗下深圳比亞迪創芯材料有限公司入股卓馭科技,持股比例超過5%。而此次一汽股份的入局,進一步強化了卓馭科技作為車企與科技公司協同合作平臺的角色。
卓馭科技(原大疆車載),是大疆創新內部孵化的智能駕駛團隊,專注于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2023年從大疆分拆獨立,2024年正式啟用全新品牌“卓馭”,其獨特之處在于提出“油電同智”戰略,即無論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都能搭載同一套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目前,卓馭科技已與大眾汽車、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車、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和長城汽車等多家車企展開合作,技術已應用于一汽紅旗的部分車型。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核心產品“成行平臺”具備覆蓋高速、城市、泊車等全場景的高階智能駕駛功能,支持駕艙一體集成,并可兼容多種芯片,實現算力的靈活拓展。該平臺還可配置慣導雙目、激目系統,或拓展第三方激光雷達、高精地圖等高級配置,支持創新功能的持續拓展,顯示出卓馭在智能駕駛技術方面的深厚實力和前瞻性布局。
數據顯示,我國L2級輔助駕駛新車滲透率在2019年僅為3.3%,短短5年后的2024年,這一數值就逼近60%。預計今年年底,我國L2級輔助駕駛新車滲透率將逼近70%,三分之二左右的新車型將搭載L2級輔助駕駛功能。在2024年,中國市場乘用車前裝標配智能座艙搭載率超過70%,今年或將跨越80%大關,汽車智能化已經進入普及階段。
從行業視角來看,此次交易反映了整車廠與智能駕駛技術供應商深度綁定的趨勢。一汽股份可快速增強在ADAS領域的技術實力,加速智能駕駛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強化對智能駕駛供應鏈的話語權。對卓馭科技而言,依托一汽股份的整車制造能力和市場資源,其技術研發和產品落地將獲得更有力支持。
“國產大佬”階段調整
“讓好車駛進千家萬戶。”
近年來,中國一汽錨定數智化、綠色化、高端化“三化”向新而行,從全新豪華車型的全球首秀,到智能網聯、飛行汽車等前沿技術的突破,一汽集團正以堅定的步伐邁向高端智能汽車領域,加快全球市場布局。
如今,一汽集團正加大轉型力度。
例如,紅旗品牌已打造了天工純電平臺和九章智能平臺,覆蓋整車電動化、智能化領域,支持多車型開發;奔騰品牌自主開發了兼容純電、增程等多動力構型的越影平臺,集成超光架構、靈馭能效等技術;逐日動力涵蓋超能純電、超級混動、超能增程三大路線;如意座艙聚焦智能交互體驗。
今年8月,中國一汽整車銷量27.78萬輛,同比增長3.70%。其中,自主品牌銷量7.70萬輛,自主新能源汽車銷量3.48萬輛,合資品牌銷量突破20萬輛;前8個月,中國一汽累計銷量208.13萬輛,同比增長5.50%。
事實上,以一汽集團、東風集團、長安集團為代表的三大央企和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北汽集團為代表的三大地方國企,正在經歷著更深層的重組,曾經賴以生存的根基正在發生結構性轉變,關系到能否在這一輪競爭中力挽狂瀾。
今年7月,中國共產黨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第十五次黨員代表大會在吉林省賓館召開。中國一汽董事長、黨委書記邱現東報告明確了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沖擊年銷500萬輛,致力于躋身國內汽車行業前三甲。
具體來看,未來五年將分階段推進,先用三年左右完成關鍵調整期主要任務,再用兩年全面筑牢轉型基礎、實現發展新突破,到2030年實現主要指標“六個超過”、產業基礎“五個領先”、運營管理“五個一流”。
其中,“六個超過”包括:整車銷量、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銷量、自主品牌銷量、自主品牌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銷量、海外市場銷量,分別超過500萬輛、300萬輛、200萬輛、150萬輛、70萬輛;職工平均收入增速繼續超過央企平均水平。
正如邱現東所說,“自2023年起,中國一汽將堅定推進All in新能源戰略。公司總部各單位及分子公司要以紅旗為標桿,著力突破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具有卓越競爭力的新能源產品,構建精準高效的新能源營銷服務體系,提升新能源汽車盈利能力,加速建立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