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躍馬” 第一次掛上純電銘牌,整個超跑圈都屏住了呼吸 —— 法拉利 Elettrica 帶著 1000 馬力、2.5 秒破百的參數而來,卻也裹挾著戰略保守、技術爭議與股價暴跌的陰影。今天我們透過數據與爭議,聊聊這款車能否扛起電動時代的法拉利大旗。

作為法拉利首款純電車型,Elettrica 的性能參數足夠 “躍馬”:四電機布局(前軸 210kW×2 + 后軸 620kW×2)榨出超 1000 馬力,零百加速≤2.5 秒,極速鎖定 310km/h,這組數據放在燃油超跑領域依然頂尖。續航與補能也向實用靠攏:122kWh SK On 軟包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 195Wh/kg),WLTP 續航 530km,搭配 880V 高壓平臺 + 350kW 快充,30 分鐘可補能至 80%。
操控層面延續品牌優勢:電池集成底盤設計讓重心比同級燃油車低 80mm,2.3 噸車重下實現 47:53 前后配重,再加上源自 Purosangue 的第三代 48V 主動懸架與四輪轉向,官方宣稱 “過彎側傾控制比 F8 Tributo 提升 15%”。最懂車友的細節是聲浪 —— 拒絕電子合成,靠高精度傳感器捕捉電機振動放大,保留機械質感的 “電動轟鳴”。
但這款車自曝光起就爭議不斷。先看技術對比:據公開參數,其 880V 電壓平臺、350kW 充電功率,不及比亞迪漢 L EV 的 1000V/1000kW;零百加速≤2.5 秒,被小米 SU7 Ultra 的≤2 秒甩在身后;WLTP 續航 530km,也落后于漢 L EV 的 601km 與 SU7 Ultra 的 650km。更關鍵的是,四電機扭矩矢量控制被指與比亞迪 “易四方” 技術高度相似,而軟包三元鋰電池的選擇,與中國品牌主流的方殼 / 刀片電池相比,在安全性上缺乏優勢。

品牌層面的質疑更尖銳:“2.3 噸的純電法拉利,還能叫‘輕量化超跑’嗎?” 傳統車友懷念燃油車的緊致感,而法拉利強調的 “撥片五級扭矩控制”“真實聲浪”,能否抵消車重帶來的駕駛體驗差異,仍是未知數。
法拉利的電動化戰略更讓資本擔憂:2030 年純電占比從 40% 降至 20%,燃油 / 混動各占 40% 的調整,直接導致技術發布次日股價暴跌 13%,市值蒸發超百億美元。雪上加霜的是,Q3 法拉利在華銷量暴跌 29%,為扭轉頹勢,其被曝于 2025 年 7 月購入小米 SU7 Ultra 運往意大利,研究中國品牌的三電與底盤技術 —— 這一舉動既顯無奈,也印證了中國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壓制。
按照規劃,Elettrica 將于 2026 年初發布內飾、春季全球亮相,但第二款純電車要等到 2030 年,產品節奏遠慢于中國品牌。而歐盟 2035 年燃油車禁售令步步緊逼,法拉利需在 5 年內完成燃油產能清退,時間窗口已十分緊張。
躍馬的電動十字路口
法拉利 Elettrica 的參數夠 “快”,卻不夠 “顛覆”—— 它延續了品牌的操控基因,卻未在三電技術上建立護城河。對車友而言,這款車的核心看點不是 “有多快”,而是 “能否讓純電開出法拉利的味道”。若僅靠品牌溢價支撐,面對比亞迪、小米的性能與性價比夾擊,恐怕難在電動賽道重現燃油時代的統治力。畢竟,車友愛的從不是 “躍馬” 的標,而是它骨子里的駕駛激情 —— 這才是 Elettrica 最該證明的事。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