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在2025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透露,將加快《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以適應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的新挑戰。這意味著我國汽車監管體系將從傳統機械部件監管,全面轉向覆蓋軟件缺陷、數據安全和智能系統風險的新模式。

隨著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面臨的安全形勢日益復雜。新技術、新業態帶來的持續挑戰,疊加行業競爭壓力,對安全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召回法規對“軟件缺陷”、“數據安全”等新型風險的覆蓋不足問題亟待解決。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召回總量達183.2萬輛,其中因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故障、軟件升級不規范引發的召回占比高達32%,較2022年顯著上升。消費者投訴也反映出類似趨勢,與智能系統相關的“預警不及時”、“誤觸發自動剎車”等問題投訴量激增58%。
據悉,新規將重點關注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導致的駕駛員誤操作、系統預警不及時、軟件在線升級不規范等風險。監管升級將從四個方面推進:完善質量標準體系、加快法規修訂、創新監管方式、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同時,將充分利用沙盒監管等創新工具,為新技術提供安全測試空間。

市場監管總局呼吁企業既要成為技術的創新者,更要做安全底線的守護者,杜絕為追求上市速度而犧牲安全性。在宣傳層面,必須明確告知消費者“輔助駕駛不等于自動駕駛”,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這一監管升級將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劃定更清晰的安全跑道,推動行業在創新與安全中穩步前行。讓我們共同關注新規進展,期待更安全的智能出行時代到來!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