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沉寂多年的威馬汽車在其官方公眾號發文“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似乎在暗示著品牌即將重啟。11月5日,威馬汽車對外宣布,小威隨行APP已重新在iOS和安卓平臺上線。這一切似乎都在預示著威馬即將回歸,那么經歷浴火重生的威馬是否會變得更強大?

風光無兩到逐漸掉隊

威馬早在2015初成立,2017年底發布首款量產車型EX5,算是國內最早一批造車新勢力品牌。憑借先發優勢,威馬2019年的銷量超過了1.6萬輛,位居新勢力品牌第二名,僅次于蔚來。

然而威馬卻沒有趁熱打鐵,2019-2021年年均研發投入不足10億,遠低于蔚來同期接近年均40億的研發投入,巨大的研發差距導致了產品競爭力逐漸追不上對手,在短短兩年時間里,銷量就已經被理想、小鵬、哪吒、零跑相繼超越。

威馬之所以在研發層面投入不足,有一大原因是成立時選擇了買地皮自建工廠模式,資金投入相比其它新勢力車企所選擇大代工模式高了不少。其次過度擴張的經銷商也讓威馬燒了不少錢,2021年威馬的經銷商數量就已經超過了六百家,是蔚小理三家之和。

雖然威馬早期被資本看好,收獲了不少的融資,但在嚴重失誤的策略之下,短短三年時間就虧損了170億之多。更雪上加霜的是連續三次上市失敗,讓它最終背上了超過兩百億的負債,走上了破產之路。
雄心勃勃還是異想天開?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今年上半年,深圳翔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翔飛)為重整投資人,已接管威馬旗下四間企業,正式啟動重組計劃。與此同時還發布了威馬復興、發展和跨越階段的三步發展計劃,首先就是今年將復產EX5、E5,爭取實現產銷2萬輛;明年產量將提升至10萬輛;2030年挑戰產量100萬輛、營收1200億元。為了完成這一目標,翔飛將在初期投資10億元,用于威馬的設備升級、供應鏈恢復和產品開發。

看起來雄心勃勃的計劃真的能成為現實嗎?說實話,很渺茫。在威馬破產過去的兩三年時間里,剛好是國內新能源騰飛的時代,新能源技術和市場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像計劃中將要復產的EX5,它停產前的起售價是14.98萬元;但它的動力、續航、配置、車機、智駕都已經被售價僅10萬左右的銀河E5全方面碾壓;以今天的角度來看EX5的產品力,哪怕價格打6折估計都是無人問津。

或許有人會說,小米跨界造車也只用了短短兩年就混到了新勢力第一梯隊,有過造車經驗的威馬難道就不能復制小米的成功?不好意思,還真不太可能。小米在造車之前就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品牌,有著數以億計的粉絲,同時小米豐厚的財力讓它可以掏出300億巨款用來造車。

反觀威馬,翔飛對威馬的初期投資僅僅只有10億元,這對于研發來說只能算得上是杯水車薪。此外翔飛是在2023年9月才成立,注冊資金僅為1億元,2024年工商年報顯示參保人數為0。這樣的公司是否能在未來持續帶來更多資金,還真值得打上一個大問號。
寫在最后

不管是從產品的角度還是從資本的角度來分析,威馬的前景并不是特別樂觀,想要重現當年的輝煌、又或者是5年產銷100萬輛的希望都十分渺茫。當然也不排除會有其它資本進場、一改局勢的可能。對于想買威馬的消費者,建議別急著出售先觀望一段時間,畢竟上一批威馬車主的傷疤現在也還沒愈合。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