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東京車展上,比亞迪發布了進入日本市場的首款純電K-car車型Racco,吸引了不少業內人士和網友的關注。不過更具話題度的,是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針對電池相關話題的言論。

李云飛希望大家對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保持信心,因為中國在這個領域本身就發展得最快、最好,有市場、有資源、有研發。雖然固態電池技術熱度很高,但現有的電池方案完全能夠滿足使用需求。
李云飛公開表態稱,比亞迪將繼續堅持磷酸鐵鋰電池的技術路線,把安全作為最基本的產品目標。過去15年時間,比亞迪已經在商用車市場驗證了磷酸鐵鋰的多項性能。李云飛的講話并未否定其他技術路線,同時比亞迪也對其他技術路線有所儲備,只不過比亞迪基于自身的定位和取向選擇了磷酸鐵鋰電池。

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都是當前動力電池領域主流的技術路線,可以說各有千秋,不存在孰優孰劣,選擇哪種電池完全取決于車企的產品定位和性能取向。磷酸鐵鋰成本更低,能夠降低車輛價格門檻,更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而三元鋰則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能夠提供更長的續航里程,更適合追求高倍率充電和極致加速性能、續航性能的高端車型。

對消費者來說,選擇磷酸鐵鋰電池還是三元鋰電池,應該根據自身需求來判斷。從技術角度來看,磷酸鐵鋰和三元鋰各有優勢,但從使用角度來看,二者的差異并不大,主要集中在充電速度和續航里程兩個方面。
比亞迪選擇磷酸鐵鋰技術路線,背后是電池戰略上的布局與堅守。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磷酸鐵鋰電池在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中的占比達到81.5%,成為主流。高工產研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比亞迪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13.42GWh,供應樂道、小米、特斯拉、小鵬、豐田等多家企業。比亞迪一直是磷酸鐵鋰技術路線的堅定支持者和推動者,早在2002年就確定了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是國內最早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車企之一。

此次東京車展上,通過李云飛的講話可以看出比亞迪在電池戰略上的持久與堅持。動力電池產業具有投入大、產出慢的特點,只有能夠耐得住寂寞,堅定前進方向的企業才能穿越黑暗見到曙光。回望過去20多年發展歷程,比亞迪從未動搖過自己的技術路線,加上持續大量投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主編點評
比亞迪的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其研發費用達437.48億元,同比大增31.30%。作為一家以技術立足市場的車企,這樣的大手筆研發投入并不稀奇,真正令人敬佩的,是比亞迪對自身技術路線的堅持與自信,是其穿越周期仍能堅守初心的可貴。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