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奔馳發動機,很多人會聯想到耐用與精密,但代號 M264 的發動機卻打破了這一固有印象。作為奔馳曾經裝機最廣泛的機型之一,它覆蓋 C 級、E 級、S 級入門版、GLC、GLE 乃至 G350 等多款主力車型,卻僅服役 3 年就全面換代,成為奔馳史上壽命最短的發動機之一。這款集 “高頻故障” 與 “超常耐用” 于一身的矛盾機型,背后藏著不少車主踩過的坑。

M264 發動機的故障問題集中且典型,其中漏水堪稱 “重災區”。它拋棄了奔馳發動機以往少見漏水的優勢,三個關鍵水管成為高頻故障點:進氣歧管下方的膠木水管由兩片塑料超聲波壓制而成,行駛至 8 萬公里左右,接縫處極易滲水,嚴重時直接爆破導致車輛拋錨;副水壺回水管在發動機高頻震動下,根部易斷裂,防凍液瞬間噴射引發故障;回水管連接管與副水壺水管的接縫處則容易輕微滲水,雖大概率不會導致拋錨,但頻繁維修也讓車主頭疼。
水泵卡死問題同樣棘手,這一毛病延續自上一代 M274 發動機。車主行駛約 5 分鐘后,儀表會突然提示發動機高溫,下車檢查卻無任何漏水痕跡,基本可判定為水泵卡死。此時冷卻液無法循環散熱,水溫會急劇升高,若不及時處理,極易引發發動機拉缸等嚴重損傷。
氣門燒蝕問題雖發生率相對較低,但維修成本極高,成為車主熱議焦點。從實際維修案例來看,出現這一問題的車輛多有共性:行駛公里數普遍不高、以市區行駛為主、存在頻繁原地怠速的習慣,推測與工況不佳導致的燃燒不充分密切相關。
盡管故障頻發且服役周期短,M264 發動機卻有著出人意料的耐用性。維修師傅透露,大量用戶樣本顯示,行駛 20 多萬公里的 M264 發動機比比皆是,不少仍處于巔峰狀態,無燒機油、無大修情況,耐用性甚至不輸豐田、本田等以穩定性著稱的品牌發動機。這種 “易出小故障但底子扎實” 的特質,讓它成為奔馳發動機家族中的 “另類”。
作為奔馳輕混技術的試水機型,M264 發動機的 3 年短命生涯,既是技術探索中的必然代價,也暴露了奔馳在新能源轉型初期的技術妥協。它的退市并非因耐用性不足,更多是源于高頻小故障帶來的用戶口碑下滑,以及技術迭代的需要。后續推出的 M254 改進型發動機,便針對性優化了這些問題,成為接替它的主力機型。
針對 M264 發動機的特性,不同年款奔馳車主需重點關注:2022 款及之前的 C 級、E 級、GLC 等搭載該機型的車輛,建議在 6-8 萬公里時提前檢查三根易漏水水管,必要時直接更換為改進型配件,避免半路拋錨;有頻繁原地怠速習慣的車主,需定期檢查氣門狀態,減少市區擁堵路段長時間怠速;行駛中若出現水溫報警,需立即停車熄火,聯系救援排查水泵問題,切勿強行行駛。
而 2024 款奔馳車型已全面換裝 M254 改進型發動機,雖解決了 M264 的部分通病,但也存在凸輪軸易磨損的新問題;22 款新 C 級則搭載其他機型,同樣需留意專屬故障點。車主可根據自身車型年款,針對性做好養護,避免踩坑。
M264 發動機的興衰,是奔馳在燃油與新能源過渡階段的縮影。它用 3 年時間完成了技術試水使命,也給無數車主留下了深刻的使用記憶。對于搭載這款發動機的老車主而言,做好針對性養護就能延續其耐用優勢;而對于意向購車者,了解不同年款發動機的差異,才能更好避開歷史故障雷區。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