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馬上結束,看了下各家車企的最新財報,感覺行業的變化更加清晰了。
你是否覺得,海外車企底子很厚?

但數據很直觀,除了豐田、大眾勉強穩住,像奔馳、本田這些老牌巨頭,銷量和利潤都在縮水,部分車企的歸母凈利潤甚至出現腰斬的情況。

反觀咱們國產車企,依舊展現出了極強的爆發力。比亞迪、吉利、奇瑞等企業,營收和銷量甚至還能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
特別是比亞迪,前三季度賣了326萬輛,銷量沖進全球前五,距離第四名的福特只有5萬輛的差距。

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背后,核心還是對技術的投入。如今,汽車技術迭代極快,吃老本只會失去消費者的支持。
但海外車企受制于業績壓力,反而開始縮減開支,大眾、寶馬的研發費用甚至開始縮減,有了惡性循環的危險。

而國內車企卻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光比亞迪一家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就高達437億,同比增速高達31%。
因為長年的巨額研發投入,今年比亞迪也在入門市場普及了智能輔助駕駛、冰箱、云輦C等優質技術,也有仰望U9 X的極速世界第一、仰望U7的云輦-Z主動懸架等頂尖字眼技術。

畢竟,國產車企的彎道超車,就源自長年對新能源技術的巨額投入,才能如今在基礎技術、供應鏈、創新等方面全面領先海外車企。
一邊是海外車企的被迫收縮,一邊是中國車企用技術實力贏得市場。在這新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只要我們繼續死磕技術和產品,如今乃至未來全球汽車市場的主導權,將必然轉向我國。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