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汽車產業成名立萬的渴求是自上而下的,從最早一汽、二汽、上汽與大眾、雪鐵龍等歐洲汽車列強的深度合資,到上汽、南汽收購英國MG,吉利收購沃爾沃,福田復活寶沃……都表明了國人對國外汽車品牌滿滿的崇敬與艷羨。學然后知不足,這并沒有錯,錯就錯在某些企業不正常的逐利心態——快錢沒賺到,最后只留下一筐笑柄!
彎哥不是馬后炮,今天說的青年蓮花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幾年前這個品牌發跡于生產客車的浙江金華青年汽車集團,借著蓮花跑車的“余威”,一度成為各地車商爭搶的香饃饃,而今“破產”之后,卻變成了沉甸甸的包袱和余孽。隨著青年蓮花全國多個生產基地瞬間停擺,青年蓮花正式走上了窮途末路。我們不禁要問:蓮花之死是企業的責任還是政府的責任?大家一下子仿佛都了閉嘴。
工廠瞬間停工,經銷商交了車款卻拿不到車,之前承諾的建店支持、返利、廣告費等變成了空頭支票,車主的售后需求無法得到保障。因此,青年蓮花從2013年最高峰的100多家經銷商,秒變成2015年的個位數,如今青年蓮花的車商恐怕已經全部歸零。很多人把青年汽車的失敗歸結于其在乘用車制造、銷售領域的不專業和誠信缺失,真的只是這樣簡單嗎?
顯然不是!在彎哥看來,急功近利和政府監管不力反而是青年蓮花失敗的最大誘因。怎么講?我們梳理一下青年蓮花的發展思路:依靠乘用汽車這塊香饃饃在各地——尤其是汽車產業缺失的山東、貴州、寧夏等地跑馬圈地,掛著汽車產業的“羊頭”,卻從事著房地產、采礦等產業的“狗肉”,其心思根本沒有花在汽車研發、生產這個正業上,以至于連青年蓮花的工人都覺得這哪像一個正經的汽車企業?
由于技術落后,車型沒有競爭力;由于青年客車單獨上市,資金鏈斷裂;由于收購薩博失敗,花了幾十億的冤枉錢;由于浮出水面和水面之下種種不得而知又可以預見的原因……蓮花汽車倒下了。但是中國諸多民營車企并沒有汲取應有的教訓,我們又看到各種借尸還魂的汽車品牌在中國死灰復燃,生生不息。
怎么看待汽車的外來主義與本土化發展?這不單單是車企的事情,也不單單是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是不是到了要說NO的時候?汽車的生產資格能不能有一些基本的準入門檻與監管規則?中國的爛車企業還不夠多嗎?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被踐踏的還不夠“血腥”嗎?
彎道看車(微信公眾號:qiche1956)——最客觀的新車評測,最簡單的選車技巧,最實用的開車常識,最豐富的養車寶典。專業汽車記者,一線銷售精英,狂野汽車玩家,汽車維修達人,我們為你帶來負責任的原創資訊,更提供24小時快速在線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