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D系列開始 大眾推電動車新營銷模式
為了提升電動汽車的購買體驗和成交率,大眾汽車致力于創新和變革。據外媒報道,大眾集團5月20日宣布,其零售合作伙伴已100%同意擔任電動汽車“代理商”的新角色,這將為電動汽車車主提供新車購買體驗。
這種新的營銷模式是如何運作的?據報道,當用戶向公眾下訂單時,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他們都需要指定一個首選的分銷商為他們服務,然后分銷商轉變為代理商的角色。這種模式改變了經銷商的職責,即從銷售到組織試駕、處理交易、交付車輛以滿足用戶。
大眾集團表示,與傳統汽車業務不同,經銷商從電動汽車獲得的傭金是固定的,有一定的約束,這是為了防止經銷商說服購買電動汽車的用戶轉向燃油車。這種營銷模式將從大眾ID.3(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開始。據悉,ID.3將于6月17日啟動第一批用戶訂單,這意味著新的營銷模式將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啟動。
德國大眾汽車公司銷售總監Holger B.Santel表示,這種新的營銷模式不僅能提升用戶的購車體驗,還能減輕經銷商的負擔。由于經銷商不需要提前為車輛融資,大眾也承擔了庫存成本、展示車輛等相關成本。“我們為合作伙伴提供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租車概念。”
據悉,大眾除了承擔車輛融資責任外,還承擔車輛回收、殘值降低等風險。在用戶層面,大眾也簡化了消費者電動車的配置流程,“整車配置不會超過10次點擊”。對于電氣化新模式的管理和營銷,大眾將其命名為“雷霆”。
從這一系列調整中,我們可以看到大眾正在努力增加其電動汽車的銷量。據悉,大眾集團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約10萬輛,新能源占比約1%,而寶馬新能源占比超過5%。此前,大眾在推動電氣化方面的成績并不盡如人意。到目前為止,它已經在全球銷售了超過40萬輛新能源汽車。
然而,今年以來實施的排放法規不再允許公眾如此懈怠。為此,大眾正在瘋狂補課。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7萬輛,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中排名僅次于特斯拉和寶馬的第三位。
大眾的電氣化路線也變得激進。計劃到2025年推出80款新電動汽車,年產電動汽車300萬輛。到2022年底,集團將在全球擁有16個電動汽車生產基地,最遲在2030年實現大眾所有車型電氣化。
在中國,大眾集團全球首個純MEB工廠——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安亭工廠計劃于今年建成投產,上汽大眾的幾款全新純電動汽車將在此投產,包括定位中型和中型純電動SUV,覆蓋大眾、奧迪和斯柯達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一汽-大眾還將在佛山一期工廠開始生產MEB平臺電動車,包括A SUVe、Lounge SUVe、奧迪SUV、Aero A等車型,這些車型是一汽-大眾電動車戰略的核心平臺產品。在產能設計方面,大眾集團在中國的兩家MEB工廠的最終產能為30萬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進入大眾ID.3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進入大眾ID.3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