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機油是如何分類的嗎
機油的分類方式多樣,主要按構成、品質和適用溫度來分。按構成,有普通礦物油、半合成機油和全合成機油,礦物油成本低但性能差,全合成機油性能佳且換油周期長,半合成機油性能則介于二者之間。按品質,依美國石油協會標準分級,字母越靠后品質越高。按適用溫度,通過特定標號體現,W 前數字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W 后數字越大高溫粘稠度越高 。
先來說說按構成分類。普通礦物油是直接從石油中提煉加工而來,就像是原材料簡單處理后的產物。它價格親民,這也是很多人早期選擇它的原因。然而,它在性能方面表現欠佳,對環境污染也較大,通常每2萬公里左右就需要更換。
全合成機油則不同,它是通過復雜的化學反應制成,像是經過精心調配的藝術品。具備出色的熱穩定性和抗粘度變化能力,能在各種復雜工況下為發動機提供穩定可靠的保護,換油周期可達4萬公里,大大減少了更換機油的頻率。
半合成機油是礦物油加氫裂變提純產物與全合成機油的混合體,純度靠近全合成油,成本高于礦物油。它的性能也介于兩者之間,適合那些對性能有一定要求,但又追求性價比的車主。
再看看按品質分類。美國石油協會(API)制定了標準,將機油分為CA、CB等多個等級。其中C代表柴油發動機專用,第二位字母越靠后,說明品質越高。一般的車輛使用CD級機油就可以,而對于符合國六排放標準的車輛,建議使用CF - 4級或更高級別的機油,能更好地滿足發動機的需求。
最后是按適用溫度分類。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規定的潤滑油粘度等級格式常見為5W50 。前面的5W明確了低溫使用范圍,數字越小,在低溫環境下機油的流動性就越好,車輛啟動也就更加順暢;后面的50表示100℃時的粘度,數字越大,粘度越高,在高溫環境下對發動機的保護也就更可靠。
總之,了解機油的不同分類方式,能讓車主根據車輛的實際情況,精準地選擇合適的機油,從而讓發動機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延長車輛的使用壽命。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