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北京也要“嚴打”專車?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昨日(1月7日)微信朋友圈的內容頗為戲劇性。
一邊是北京官方首次認定專車屬于黑車的新聞,一邊是揭露出租車資源短缺的科普帖,平時逢帖必搶的滴滴專車紅包如今下手也猶豫起來了。
同樣尷尬的還有大批“開著豪車月薪過萬”的專車司機。
繼沈陽、南京、上海等多地嚴查專車之后,這兩天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開始在機場、火車站和繁華商業街區“抓”專車。
網上流傳的一條主題為“緊急通知”的短信截屏圖顯示:“截至(1月6日)15點,已經扣車200余輛,執法大隊今天(1月7日)的目標是500輛!機場及火車站每車必查。請大家高度重視。盡量不要拉機場、火車站的單!”
據媒體報道,現場執法隊員透露,上述短信為“易到用車”群發給所有司機“通氣兒”的短信。“他們接到我們檢查的消息,就通過微信、短信等渠道發送給了司機,提示大家不要到機場或火車站附近。”
專車司機有多賺錢?
時間如果倒流回一個星期前,北京的專車司機絕對不是這番群發短信“通氣兒”的光景。
當時不管是開特斯拉的易到用車司機,還是帶著凱美瑞、帕薩特加盟經濟型專車的師傅,隨便挑幾個都是月收入輕松過萬的故事。
2014年的最后一個周一早高峰,專車司機張師傅在十點鐘之前接了一個前往首都機場的訂單。
這段平時打出租車去機場需要80元左右的路程改乘經濟型專車后的訂單價格為120元。按照合同,張師傅可以得到這筆訂單的80%作為直接收入。
只不過,最近在上下班高峰期,張師傅所在的專車平臺不僅不收傭金,還會贈送同樣比例的訂單金額。也就是說,這筆120元去機場的專車訂單,專車平臺不僅不收取傭金,還將贈送120元的金額補貼直接給司機。以此計算,這一趟去機場,張師傅的收入是240元。
此外,《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還了解到,包括易到用車、滴滴專車在內,專車公司一般會在月底給專車司機按照業績考核額外發放1000~2000元的獎金福利。
“做完這筆到機場的訂單,一上午的收入是700多塊。”談到專車司機收入問題,拎著LV錢包,一身潮男打扮的張師傅表現得滿不在乎。
據張師傅透露,他有自己的正式工作,由于上一天班歇一天班特殊的工作形式,從去年上半年就開始做專車。“還是經濟型專車用的人多,我之前有輛奧迪A6L,后來特地換了豐田凱美瑞。”
而如今,像張師傅這樣的兼職司機并不少。很多專車司機平時也有自己的工作,有空就把自己家的車開出來,打開各大專車平臺的APP,每天接上幾個單子。
據有些專車司機透露,還有一部分專車司機平時甚至是給老板開車,空閑的時候再用老板的車跑專車。
“四方協議”的尷尬
事實上,為了維持軟件的正常使用,專車公司還是需要“養”一部分全職司機。只不過,盡管當下各家專車公司都在強調自己擁有諸多全職司機,但真正的專車主力還是最近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的那些私家車和他們的車主。
據了解,目前這類私家車加盟多采取“四方協議”形式,專車平臺先將私家車掛靠在租賃公司名下,再通過一家勞務派遣公司聘用車主,從而簽訂一份由軟件平臺、汽車租賃公司、勞務派遣公司、司機共同簽訂的“四方協議”。在此種情況下,專車平臺提供的是汽車租賃及司機招募兩種服務,顧客先租車,之后再招募司機,只不過司機正好是汽車的車主,這樣就繞開了汽車租賃不得配備駕駛人員的管理規定,進而規避風險。
但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這一次對這種模式說不。
據媒體報道,今年1月起,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將大力打擊利用互聯網和手機軟件從事非法運營的社會車輛。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多個軟件提供“專車”服務,實際上就是變相為乘客提供了黑車。
這是北京首次公開認定私家車通過打車軟件拉活屬于非法運營。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上述負責人表示,無論簽訂什么樣的協議,只要從事出租車服務就是非法營運。而事實上從去年全年查獲的47起非法營運的案例來看,全部是社會車輛,執法人員沒有看到過和租賃公司簽訂的合同。
事實上,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即使是遇到真正的租賃公司的車從事營運活動,也會按照黑車處理。根據是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汽車租賃管理辦法》,汽車租賃是指經營者在約定時間內將汽車交付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賃費用,不配備駕駛人員的經營活動。其中明確指出營運的車輛應該歸汽車租賃營運者所有,且需要滿足較私家車更加復雜的安全技術規范。
出租車的缺口
與專車嚴打相呼應的是近來接連發生的多起出租車停運事件,而黑車泛濫、專車搶占市場影響收入問題成為出租車司機抱怨的重點。
盡管各家專車都竭力打造一個高大上的用車形象,但當下大多數專車用戶還是因為打不到出租車所以選擇專車(拋開滴滴專車等平臺大量的紅包補貼因素)。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出租車行業的整體滿足率是60%左右,訂單量一天3000萬單,也就是說每天還有2000萬人次想打但打不到車,供給遠低于需求。
于是如今的市場出現這樣一個尷尬,大批打不著出租車的用戶在紅包等眾多因素刺激下選擇專車出行,而作為出行替代升級方案的專車又被大批出租車司機抱怨搶飯碗。
而這背后,真正的糾結不在于專車是否真的搶了飯碗,而是這些年一直沒有改善的出租車司機收入問題。而常年居高不下的“份子錢”和行業壟斷問題成為司機埋怨的重點。
對此,有出租車司機透露,每月一半以上收入都貢獻給了“份子錢”,在北京跑出租一個月也就五六千塊錢,一天忙到晚的收入可能還不如公交車司機。
與“份子錢”一同飆漲的,還有出租車牌照價格。
有報道稱,上世紀80年代開始,浙江溫州出租車運營證實施投標拍賣,價格從20萬元到126萬元一路走高;山東價值四五萬元的出租車,經營權的轉讓費最高已達50萬元。這些高昂的車標費,都被轉移到了無議價能力的“的哥”身上。
而在北京,由于個體出租車牌照的稀有性,多個分類信息網站的相關轉讓信息開價都超過50萬元,而且說明不能過戶。
(文/第一財經日報)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