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抄襲”意味著沒有進步,消費者只能得到10年前的產品設計,舊的東西,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果鼓勵“抄襲”的話,十年后是否大街上就只有“
奇瑞”牌
桑塔納,“
吉利”牌
桑塔納,或者“
雙環”牌的桑塔納,最終受損失的還是消費者,他們失去了享受科技進步的機會。
二是“抄襲”抄不出汽車研發的整合能力,而整合恰恰是汽車研發、生產過程的關鍵。一輛汽車有幾千個零部件,如果一味地模仿或者抄襲,即使單個零件能夠相像,但是能夠將這幾千個零件完美的整合在一起,保證正常運行么?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汽車公司都能夠具有這樣的整合能力,而我們的汽車企業正應當磨練這項關鍵能力,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抄襲。
三是可能危害生命。畢竟制造汽車不比刻錄盜版光盤,盜版光盤還可能有燒壞的盤,一輛汽車有幾千個零部件,即使是使用專業的逆向工程進行復制,也會產生公差,隨便一個抄得不對就可能造成對消費者生命的威脅。
更重要的是,即使都抄對了,也并非萬事大吉。對汽車企業來說,整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怎樣讓幾千個零部件整合在一起,順暢運轉并確保乘員安全?這是一個不斷實驗,不斷改進的過程!也是一個巨大的投入過程!拿
雪佛蘭SPARK的原型車MATIZ來說,其第一代產品的研發過程歷時2年半,花費1.6億美金。整個研發過程中,試制車輛239輛,經過160余次的碰撞試驗,包括70次滑板測試和90次真車碰撞測試;在印度、瑞典等世界各地的極端條件下進行路試,總測試里程數超過18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45圈。
換言之,即使是全部抄襲的產品,不經過后期周密的整合與測試,還是無法確保其質量和安全性能的。抄襲者為了節省成本,是否會對后期整合與測試做如此大的投入?但汽車產品與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如果對這樣復雜的機械電子產品抱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非科學不嚴謹的態度,那將是后患無窮的。
也許有人會說買真LV的人永遠不會去買個仿制的LV,奇瑞或者
雙環在價格上滿足了一大批消費者的“汽車夢”。但一個盜版皮包壞了就壞了,一輛“盜版車”如果出問題,后果不堪設想。
作為企業,一個重要的社會職責就是保障消費者利益。顯然抄襲,尤其是汽車產品的抄襲將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甚至可能危害生命。從短期來看,可能抄襲之作更便宜,一時間讓消費者趨之若鶩,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對消費者極不負責任的態度。
同時,肆意侵害消費者,靠抄襲獲得優先的近期利益的作法不但會使得汽車業界名譽損毀,更會為業界埋下深深的隱患,從根本上影響我國民族汽車工業的競爭能力,這是萬萬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