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選擇南京,漢斯認為,如果選擇一汽、長安等大汽車集團,將對VOLVO的生產銷售大有幫助;另一備選城市深圳則與VOLVO有更多直接的淵源———沃爾沃的中國總代理位于深圳,而華東和華南地區也是VOLVO最主要的市場之一。
“VOLVO中國生產的計劃最遲在今年年底完成。”VOLVO小汽車公司全球總裁兼執行董事長漢斯·歐森在剛剛過去的上海車展上向記者透露,“我們正在選擇可以合作的中國企業 。”
在漢斯勾勒的VOLVO全球版圖中,中國市場日益重要,中國很可能成為VOLVO為數極少的瑞典本土以外的制造加工基地之一。
VOLVO中國區總裁王榮祥也承認,目前他正在與幾個省市就VOLVO國產事宜進行密談。
去年VOLVO的全球總銷量為45.68萬輛,但在中國僅賣出了3000輛。與其所占比例相比,中國市場受到的重視程度似乎有些過分。
但漢斯表示他看重的是這個市場的潛力和中國對豪華車的巨大容量。“我希望隨后幾年內,中國市場在全球市場中的排名能達到前10位。”
而提高中國市場的份額,最迅捷的道路無疑是國產化。背依福特的VOLVO國產一旦成為事實,對過10萬輛的中國豪華高檔轎車生產廠商不可避免會造成一定的壓力。
南京還是深圳
“VOLVO不會在南京生產。”王榮祥肯定地說,接著他又進一步修正了這句話:“我保證,今年不會,明年不會,后年也不會。”
但是,作為福特的全資子公司,VOLVO落地南京的消息也絕非完全空穴來風。
此前,據海外媒體報道,沃爾沃已經與長安汽車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有內部消息表明,S40首選的生產基地正是南京長安福特工廠。2004年11月動工、車展前揭幕、總投資為2.2億元的南京公司分成兩期建設,預計一期建成后年生產能力為16萬臺,兩期合計年產量40萬臺。
就年產40萬臺的產量來說,可為S40等一系列新車型的進入預留足夠的生產空間。這樣,對于缺少豪華車的福特(中國)來說,VOLVO的進入可以完善其整個產品的體系。此外,新工廠的全新生產設備讓VOLVO無從挑剔,這也成為南京的一個重要砝碼。
更有知情人士指出,如果VOLVO在南京工廠投產,可以間接圓了福特多年聯手一汽的夢想。事實上,長安福特南京工廠與一汽集團已經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VOLVO一旦投產,將加大南京的分量,與一汽聯手也并不是遙不可及的了。
漢斯認為,如果選擇一汽、長安等大汽車集團,將對VOLVO的生產銷售大有幫助。
南京作為備選城市浮出水面,另一個城市則從一開始就與VOLVO緊密結緣。這個可能成為VOLVO國產落地首選的城市是:深圳。
王榮祥在車展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他剛剛和深圳市市長有過密談,核心內容就是VOLVO國產事宜。
和身靠福特的南京不同,深圳與VOLVO有更多直接的淵源。沃爾沃的中國總代理———中汽南方的總部位于深圳投資大廈,而華東和華南地區也是VOLVO最主要的市場之一。
對于VOLVO來說,深圳市顯然表現十分積極。深圳的汽車工業一直沒有成氣候,雖然有比亞迪汽車,但實力較弱。作為經濟特區,深圳有更多的可能為VOLVO的進入鋪路,包括提供更多的優惠條件。
“深圳?嗯,我的確有很長時間在深圳。”王榮祥神秘莫測的笑容引發了更多的猜測。
王榮祥承認,VOLVO一旦在國內量產,最韌瞥齙某敵鴕歡ㄊ荢40。目前,該款針對白領和中產階級的車,在中國銷量增長迅速。
只是“煙霧彈”?
有業內專家認為,本次上海國際車展后,VOLVO國產的聲音又一次響起,可能只是一聲“狼來了”的喊聲,只是VOLVO放出的一顆“煙霧彈”。
的確,就VOLVO是否會近期國產的問題,漢斯和王榮祥只是強調了其可能性,并沒有給予記者完全清晰的答復。王榮祥說:“要實現與國內企業的合作,必須要提交報告文件,必須要通過政府的審批。”
“我們正在研究中國的新汽車產業政策和新近出臺的整車特征。”漢斯說,“這有可能對我們何時進入中國產生決定性影響。”
眾所周知,40%的整車特征認證已經成為想進入中國合資的外資企業一個不得不跨越的門檻。漢斯承認,對VOLVO來說,通過整車特征的認證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首要問題,而這些,顯然并不容易,所以,“我們需要時間”。
零配件供應也是VOLVO國產不能回避的另一個問題。王榮祥表示,VOLVO零配件雖然是全球采購,但由于目前中國的零配件企業的產品沒有達到VOLVO全球的標準,所以,暫時沒有從中國采購零配件的計劃。但是,VOVLO會尋求與國內零配件設計上的合作。
也就是說,VOLVO無論何時進入中國,都需要一個為時不短的準備期。
但是,縱然是一顆煙霧彈,VOLVO希望國產之心昭然。
其背后真實原因是VOVLO的成本問題。
由于成本上升,在眾多廠商降價的同時,VOLVO居然逆市漲價。
VOLVO汽車公司5月10日宣布,考慮到國際匯率的波動和原材料成本持續上升,沃爾沃全系列進口車型價格平均上調1萬元左右,新的價格當天起開始執行。
但是,王榮祥說,這實在是情非得已。他解釋說,“現在歐元上漲10%,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歐系車每1萬美元的到岸價格,經銷商就要承受1萬元人民幣的損失。他們與廠商6個月的許可證協議也已到期,新的進口車價格必然要上漲。而對于廠商來說,全球油價及鋼鐵價格的上漲帶來了生產成本的上漲。目前,VOLVO的成本已經上升10%以上,故而,廠家也會提高出廠價。”而中國市場的低成本優勢必然對VOLVO產生巨大誘惑力。
目前,VOVLO在中國每年投資1億元,包括宣傳、廣告、賽事、網絡發展等,折合到每輛車上,大約投入是3.33萬元。這些主要用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塑造VOLVO的安全理念。
“這些可以看做是VOLVO進入中國之前的準備。”漢斯表示,“但是,對我們來說,扎扎實實走好每一步,讓每一個顧客都滿意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