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Jazz”,中國消費者并不陌生,北京街頭很常見的小型車--Jazz就是兩廂飛度的“外國名”。上周末,150輛在廣州生產的本田Jazz裝船啟運,目的地是著名的汽車之國--德國。這是在中國生產的合資汽車產品首次直接輸出歐洲市場,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也因此成為中國首家專營國產整車批量出口業務的跨國公司。
“隱姓埋名”進歐洲
這批出口Jazz的制造商是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資金為8200萬美元,其中外方出資比率為65%,超出了國家關于“合資企業中外方出資比率不得超過50%”的規定。據悉,由于日方承諾該公司所有產品全部出口國外,不會在中國市場投放,才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特批。
中國造“飛度”出口德國
據本田中國新聞發言人朱林杰介紹,過去輸入歐洲市場的Jazz一直是由日本的鈴鹿工廠負責生產,現在由中國的本田汽車工廠分擔了部分產量。今年中國產Jazz出口量預計為1萬輛,明年開始中國工廠的年產能將發展到5萬輛。本田輸入歐洲市場的Jazz年平均銷量為7萬輛左右。從明年開始,中國工廠將負擔這款車在歐洲約70%的供貨量。
本田內部人士表示,這批中國產Jazz將通過本田在歐洲的銷售網絡交到當地消費者手中,但“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的生產國印記將被淡化。本田不會向消費者特別明示其出產地,但本田方面將密切關注這批中國產Jazz在歐洲的銷售及售后情況,并根據市場反饋調整中國工廠的供貨量。
低成本的誘惑
本田中國方面在解釋建立中國工廠的原因時列舉了三點:首先是中國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尤其在勞動力成本方面有巨大優勢;其次是國內本身有本田的合資工廠,可以充分利用其配套零部件,從而降低采購成本;再者Jazz即兩廂飛度在中國的產量大,僅次于日本本部。歸根結底,無論是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還是合資廠帶來的低產品配套成本,總之,能有效降低產品成本的誘惑,讓中國成為本田新生產基地的首選。然而,本田對此決策又有點兒猶豫:畢竟歐洲市場是對汽車質量要求最為苛刻嚴格的市場,而中國工廠的制造工藝很可能遜色于國外成熟的汽車制造廠。
為了保證出口Jazz的質量,日方將不少進口配件裝在了中國產Jazz身上,很多小零部件甚至部分螺絲都是從日本直接進口過來組裝,而工廠一半的員工都在日本進行過業務培訓,并進行了千次以上的實踐操作。
市場角色轉化
本田方面表示,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5萬輛產能和單一產品線將在近幾年內保持不變。除了Jazz以外,本田并不計劃將其他產品拿到中國工廠生產以供出口。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職能非常單純,就是本田在中國設立的Jazz生產加工基地。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汽車市場近幾年的飛速發展,以及低廉的成本,促使各大跨國汽車公司積極運作在中國建立汽車生產基地。戴克就曾公開關于在中國投資數億元建設汽車生產基地的計劃。盡管戴克的計劃因遭到美國工會的反對而暫時擱置,但中國汽車市場從自給自足向為特定市場組裝生產的轉變已漸露苗頭。從本田開始,將有更多國外汽車品牌加入到建造中國工廠的行列,這些都是國內汽車市場將面臨的轉變和挑戰。
鏈接
出口飛度大變身
本田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Jazz與兩廂飛度雖然來自同一生產平臺,但兩者還是有顯著區別:
Jazz配備的發動機排量為1.2L和1.4L兩款,而兩廂飛度的為1.4L和1.5L。
Jazz的車身高度比兩廂飛度整體壓低了10厘米。
Jazz的五種車身顏色與國內不同,且都沒有天窗。
Jazz在歐洲的售價在1.38~1.5萬歐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