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
經銷商的自行調價,廠家通常強調是經銷商的個人行為,并不明確反對。業內人士認為,所謂對經銷商的“幫助、督促”,除少部分
廠商能主動調低給經銷商的銷售指標,多數廠商更像是搭了經銷商的“順風車”,涉水而行。體會出深淺,廠商日后的降價才更有效率。
而形勢正在發生變化。日前,有消息稱,數家整車廠已聯手啟動“價格同盟”,嚴打經銷商亂降價。應當說,目前經銷商處體現的渠道價格與廠商給出的指導價嚴重背離,利于救市,但頻繁無休止的價格波動,也在干擾廠商的整體價格策略。某媒體刊載,6月中旬,一家企業宣布降價后不到一周,旗下一款車的市場價格已低出新指導價近萬元。6月底,該企業
北京大區即對9家私自降價經銷商給予內部處罰,在一定期限內停止供應這些經銷商兩款主力車型。據悉,“價格同盟”對違規降價經銷商的追懲更加嚴厲,將以高額現金處罰的形式體現。

從整體環境來看,廠商主動干預市場有利于穩定車市價格。只是重歸廠商掌控下的車價,如何承繼之前經銷商擠壓利潤,積極救市的精神,考驗的不只是廠商的實力,這是一個誠意比能力更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