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嚷“狼來了”的汽車服務后市場如今讓本土汽車服務企業稍稍松了一口氣。與早先大家所預想的國內企業在同洋品牌角力的過程中會紛紛敗下陣來的情況相反,國外汽車服務巨頭雖已經切入中國本土但影響力甚微,目前這些“舶來品”似乎出現一些“水土不服”的狀態,與之相比,本土的汽車服務企業卻異軍突起。業內人士表示,2004年—2006年將是中國汽車售后服務業的“拐點”,是深入還是退出,取決于此時。
廣州市汽車用品行業協會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中國本土汽車服務業正在步入第三個發展階段,廣州這座中國汽車服務業的“橋頭堡”已經出現了更具有競爭力的先進的經營模式和服務體系。第一階段是簡單地維護保養,以小型的美容店滿足車主洗車、
打蠟等基本需要;第二個階段是一站式服務;第三個階段是挖掘消費者潛在的需求并引導未來消費。
一站式汽車服務夢工廠的總經理黃兆波表示,從一站式服務到“夢工廠”的提升是市場現狀促進而成。目前很多車主對汽車服務只停留在必要的認識層次上,洗車、換
機油、打蠟等,更深層次的消費還沒有啟動。除了為新車購置三大件:真皮、防盜裝置、桃木,平時車主并沒有更多的消費沖動。所以,只有把高端的產品和功效展示出來給消費者看,通過直觀的體驗才能調動起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巨大的潛在市場。
黃兆波表示,本土汽車服務行業要提升一個層次,企業的誠信優質服務是關鍵。首先是要保證產品和服務的優質可靠,實行國內外名牌產品的戰略聯盟、引進高科技產品和維修檢測設備不失為有效的途徑;其次,要注重人員素質的培養和把服務的內功練好。
他表示,在物流、資金和內部管理上,本土企業很難和跨國汽車服務連鎖企業相比。但土生土長的企業能夠精準地把握車主的消費心理,進而能夠更準確把握市場的走向,而且內耗小,成本控制合理,如發揮這些優勢,實現經營模式和服務體系的升級,在未來的競爭中本土汽車服務企業就可有一席之地。
幾個月來的銷售業績證明“夢工廠”已經摸索出一條成功之路。每個月營業額達到40萬元,由于成本控制得很好,投資300萬元的服務店已經達到盈虧平衡點。目前“夢工廠”的經營模式正在被廣泛地復制。
業內人士表示,加入WTO后,本土的汽車服務行業面臨“狼來了”的威脅,壓力頗大。國內的產品和服務與國外企業還有很大的距離,但國外企業在中國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不可能大規模地進入中國。有了這個漸進的過程就給了本土服務企業一個喘息的機會,為了應對將來的競爭局面,搶先一步在行業領先是本土服務企業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