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8月國內車市響起了久違的
降價聲,但依舊沒能抵擋住淡季帶來的沖擊。剛剛出臺的全國
乘用車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的車市仍然延續7月開始的跌勢,排行前五位的汽車
廠商的銷量和7月份相比整體下滑超過10%,與銷量最高的6月份相比下滑近20%。業內人士預計,“金九銀十”歷來是車市不變的旺季,經過兩個月調整后,國內車市近期將全面復蘇。
8月車市價格降0.15%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公布的監測結果顯示,8月份全國36個大中城市汽車市場價格繼續小幅走低,其中國產汽車價格比上月繼續下降了0.15%,比年初累計下降了1.09%;進口汽車價格降幅更大,累計降幅達2.57%。
與進口汽車相比,國產汽車在
上海大眾降價的影響下整體車價也出現環比小幅下降。不過,由于其他廠家沒有馬上跟進,所以國產汽車,尤其是轎車的價格并未大幅下挫。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轎車市場需求減弱,多數廠家已根據市場銷售情況而限產定量,庫存壓力小于往年同期,供求矛盾得到一定緩解。同時由于今年以來汽車生產企業利潤比去年同期下降超過40%,行業平均利潤率已接近3%,降價空間已十分有限,而6月份以后,市場需求開始逐步回升,對價格走穩也起到了支撐作用。
主動降價成唯一選擇 雖然8月國內車市略顯低迷,但由于9、10月份歷來是車市的旺季,因此很多業內人士對近期的車市走勢保持樂觀。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
上海大眾8月初的降價舉措沒能引發其他企業跟風,這一定程度也加劇了購車者持幣待購的心理。消費者持幣待購,車市銷量自然往下走。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消費者的持幣待購也會刺激廠家盡快做出相應的營銷措施,畢竟今年能否拿到好成績還要看這兩個月的銷量,廠家沒理由不做出表示,而主動降價似乎成唯一的選擇。
兩類企業有望先降
對于近期車市的價格走勢,業界人士預測,率先降價的可能會從兩類企業中產生。第一類是中高檔車生產企業,因為近日
豐田銳志公布的價格已經刺痛了很多企業的神經,如果不做跟進,銷量很可能就此滑坡。更何況
豐田已經放話,兩個月要賣1萬輛銳志,這樣擺明的挑戰相信不會無人接招。另一類有望降價的企業將在微車企業中誕生,原因不言而喻,兩大巨頭———
長安和
昌河已經率先發難,不反擊的話,實力稍弱的企業肯定吃虧。對于車市全面爆發降價潮的時機,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目前企業可能還在決策過程中,而“十一”前后又有天津車展,這顯然是最好的機會,降價潮因此有望在本月末全面爆發。 記者呂濤攝影杜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