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上海通用品牌的爭論似乎一直就沒有中止過,現在輪到林蔭大道了。
林蔭大道的平臺是在澳洲開發的,為什么說它是全球后驅平臺?它是不是在別克榮御的基礎上換了個外形——換句話說,它僅僅是榮御的一件“新馬甲”?它與全新一代的霍頓Statesman很相像,二者有什么關系?這款產品沿用了通用北美已停產的以往別克旗艦的名稱,上海通用汽車是不是有“忽悠”之嫌?
對外界的疑問上海通用汽車一一進行了解答。
林蔭大道是什么“血統”?
產品平臺是一款車或一系列車型的構架核心,也是區分汽車類別的本源。COMPAT這個單詞表義是每臺車底盤以上的部分,深層則意味著一個全新汽車開發的系統工程。
如同人類DNA遺傳基因中的第23對染色體,在胚胎階段就已經決定了日后發育的男女性別。上海通用工作人員說:“別克榮御脫胎于霍頓Statesman的上一代平臺V平臺,再早是從歐寶Omega B車型中演變過來的。而別克林蔭大道,出于通用汽車最新一代GRWD(Global Rear Wheel Drive)全球后驅平臺(內部代號為Zeta平臺)。”
據介紹,該平臺以澳大利亞霍頓公司為基地,從2000年開始研發,到2004年7月完成,整個開發耗資達10億澳元,約合8億多美元,可見投入之巨。第一款GRWD平臺上市車型,是2006年8月發布的霍頓全新Statesman/Caprice。上海通用汽車別克林蔭大道的研發工作歷時兩年半之久,倒推一算,應該從2004年底開始,那時GRWD平臺剛剛完成開發。而別克榮御是2004年12月在中國推出的,可見榮御與林蔭大道根本不搭界。要說榮御和林蔭大道用的都是通用汽車先進的AlloyTec 高性能V6全鋁發動機還比較靠譜,但林蔭大道的發動機比起榮御的那款已有多達72處改進。
因為別克林蔭大道的平臺誕生在澳洲,又因為它與全新一代的霍頓Statesman長得像兄弟,所以有人就追究它的“血統”。這可能是因為對跨國企業全球化經營戰略和全球平臺戰略認識上的陌生和滯后。
研發人員稱“全新一代霍頓Statesman與別克林蔭大道都是基于GRWD平臺,它們的開發也是幾乎同步進行的,只是二者的側重點不同:前者更偏重動力性,包括裝配V8大排量發動機、更硬的懸掛調校等;后者則偏向高端商務,走高檔舒適路線,并且根據中國的市場特點,選擇了通用汽車最新的AlloyTec 高性能V6全鋁發動機。”同時,林蔭大道的外觀造型和內飾設計與澳洲的車也不一樣,上海通用對這款車底盤和所有的配置進行了集成開發,讓它更加符合林蔭大道品牌的傳統特征,目前這款車的國產化率也達到50%左右,達到國家不構成整車進口的要求。如果說GRWD平臺是一棵樹的主干,別克林蔭大道和全新一代霍頓Statesman則是兩條支干。
林蔭大道的平臺確實發韌于霍頓,但由此斷定它就是澳洲血統,這種認知或許是因為視角狹窄,或許是因為還停留在全球化時代之前。過去,各個國家、各個品牌的產品地域性突出,基本上面向的都是本國消費者,如美國幅員遼闊、交通便利,汽車也追求寬大舒適;日本地窄人稠、資源匱乏,汽車就精致輕巧、省油靈便;歐洲街巷狹小,道路復雜,對懸掛要求高,要耐顛簸等等。這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汽車的“血統”。
而在全球化跨國經濟的今天,大企業將眼光投向世界各地,其產品面向的是國際市場,要求滿足不同市場的不同口味。反映在汽車工業,就是主流廠商紛紛采取“分工開發、全球采購、資源共享、針對性銷售”的全球平臺戰略,也就是研發優勢集中、博采眾長的產品平臺,然后再打造外觀、內飾不同,調校不同的多樣產品,以迎合不同的細分市場。企業也因此大幅提升了投資效益,同時降低了研發成本。
“像通用汽車這樣的巨型企業,在全球的研發中心多達12個,如果讓其各自為政,獨立設計各自的車型,這種浪費和低效是難以想象的。”上海通用公關部負責人稱“因此,每個平臺、每款重要車型的開發,都是集中全球優勢兵力,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分享信息,貢獻智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經不能簡單地以地域來界定一個平臺、一個車型的血統,而更多是看品牌內涵和特質。因此,林蔭大道就應該是全球化的別克品牌血統。”據悉,近日在2007上海國際車展上發布的別克Riviera概念車也是使用全球平臺開發的中國本土概念車,這款體現別克品牌的DNA和別克未來全球設計趨勢的“樣板車”,由通用汽車授命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構思并開發。
上海通用一位研發主管稱“海爾公司在全球有10多個設計中心,但有沒有人關心過他的買海爾冰箱是哪一國的“血統”?諾基亞手機的消費者也不會去問他要買的機型是赫爾辛基、哥本哈根或是東京等哪一地的設計團隊開發的。消費者都明白他想要的是“海爾”或“諾基亞”的某種特質,而非某地的設計。汽車又何嘗不是如此?”
為全球后驅平臺正名
關于后驅技術平臺的褒貶很多,由于寶馬采用后驅技術,追捧者有之;由于從載重車時代起,后驅技術就普遍應用,甚至早于前驅技術,貶低者亦有之。
但全球后驅平臺意義何在呢?上海通用過去說的不多,這給了人們猜疑的空間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海通用電腦資料庫中調出的信息是這樣說的:林蔭大道車型平臺是通用汽車最新一代“GRWD(Global Rear Wheel Drive)全球后驅平臺”,這是平臺開發完成后通用汽車所給與的對外統一名稱,但這一直截了當的正式稱謂卻反不如它在通用汽車的內部代號“Zeta平臺”那樣大名鼎鼎。這個平臺新到什么程度——北美基于該平臺的許多車型目前還處于研發階段!這個平臺有多熱——早在幾年前通用汽車透露出計劃進行該平臺的開發后,它就始終是世界車迷高度關注并熱烈討論的焦點。
“GRWD平臺對通用汽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出于對通用旗下高端產品全新換代的目的設計研發,因此該平臺對車輛的結構剛性、操控性、舒適性和安全性都有大幅提升。”設計人員如數家珍,“它采用輔以雙球連接下A臂的麥弗遜支柱式前懸,斜置單臂+聯控式四連桿后懸,前后軸載荷比例接近了完美的50:50;而出自V平臺的別克榮御后懸為斜置單臂+雙穩定桿式,前后軸載荷比例為53:47。可以看出GRWD平臺在操控性上的進步非常明顯。”事實上,除了更先進的四輪獨立懸掛系統外,GRWD平臺的另一大亮點是具有高兼容性和產品擴展性,允許在底盤性能基本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進行軸距及外觀的改動,以適應不同地域的市場需求,全球適應性就是全球平臺的重要特征。
GRWD后驅平臺在通用汽車產品型譜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在通用汽車的產品計劃中, 基于該平臺的車型將從2008年至2010年陸續在北美推出,其中包括了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以及龐蒂亞克品牌旗下的諸多高端產品。在2007年2月舉辦的芝加哥車展上,使用GRWD平臺的龐蒂亞克G8轎跑車已經亮相,但量產上市預計要等到2008年。而目前,通用旗下基于GRWD平臺的上市車型只有澳洲霍頓于2006年8月推出的全新Statesman/Caprice與上海通用汽車在亞洲首推的別克林蔭大道。
北美品牌還是全球品牌
除了“血統”問題,外界還有對“別克林蔭大道”這個車型名稱的疑惑。
原先的別克林蔭大道——即北美的Buick Park Avenue——從1991年開始,在長達15年間一直擔當別克品牌的旗艦主力,直至2005年光榮退役。從外型到內飾,從底盤到動力,上海通用推出的別克林蔭大道與其北美的前代同名車型沒有任何相同之處,為什么它要重拾這一品牌?
上海通用汽車總經理丁磊先從車名開始向記者進行了介紹,“這款別克新旗艦的車名是在兩年多前產品開發初期就已經決定了。也就是說,上海通用不是隨便地揀到一頂帽子就往頭上戴,而是產品的整個開發過程都在圍繞林蔭大道這個品牌內涵來進行的。”誕生于GRWD平臺的別克林蔭大道,在動力操控性、外觀、內飾等方面,在所有可以比較的硬指標上,無一不勝出北美以往任何一款Park Avenue。尤其是全新內飾與豪華科技配置的設計開發,充分滿足了中國高端轎車市場的特點及其消費者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丁磊說:“中國的別克林蔭大道非但不是借品牌炒作,反而對該品牌是一個提升。”
品牌到底是什么,上海通用也試圖通過對這一概念的解釋來強化林蔭大道名字的全球價值。品牌的特質本身就是超越于產品之上的,是對產品物質層面的抽象提煉。早在1923年,當時的通用汽車掌門阿爾弗雷德·斯隆(Alfred P. Sloan) 就為別克品牌定下了“舒適寧靜,而又不失強勁動力”的產品基調,保留了強調先進工藝技術和外觀設計的豪華車理念。這成為別克日后發展的靈魂。今天,這一品牌的核心內涵如高檔、“舒適寧靜,而又不失強勁動力”等,在上海通用的別克林蔭大道上得到傳承和發展。同時,“林蔭大道”從字面上看,讓人們覺得很寬廣、暢達,可以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幅遼遠、靜謐、舒緩的畫面,與別克動、靜的理念很和諧。而它的英文“Park Avenue”也是紐約一條著名商業街的名字,代表著“榮耀、實力、生生不息”,與別克林蔭大道目標車主的形象很相稱。上海通用汽車選定這個名字,也寄托的著對品牌對車主的美好寓意。
重新使用舊品牌是欺騙用戶。上海通用認為這一觀點不值一駁。“一個品牌在斷代一個時期乃至多年后又接續起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奔馳的頂級品牌邁巴赫自1941年停產后,曾沉睡了60年,于2002年再度復出時仍然能與雙R比肩;別克品牌下眾多歷史悠久、市場口碑卓著的車型,如Roadmaster、Century、Skylark等等,都曾經歷過數次從幾年到幾十年不等的間歇期,而每一次的復出都令其更為耀目。”
再比如,上海通用和泛亞技術中心在今年上海國際車展上亮相的別克Riviera全球概念車,“Riviera”就是通用汽車別克家族1963年到1999年一款暢銷車的名字。這個車型名稱在沉寂8年后,又被命名到中國本土研發的別克概念車上,因此,不能認為北美別克林蔭大道宣布停產了,這個名字就此塵封了。
“要說上海通用的林蔭大道是借北美品牌炒作,那這種做法也未免太不討好了。這款產品從目標到開發,完全是針對中國市場而來,而在這之前,中國的目標消費者中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一品牌的淵源、歷程。”上海通用工作人員如是說。“它如果是想要靠美國林蔭大道這張牌吸引消費者,那它首先要花很大氣力進行市場教育,告訴什么是美國林蔭大道。”
圍繞林蔭大道的爭論還沒有結束,上海通用在作出解釋后也向坦承:“就這款車型而言,要說上海通用有什么做得不足的地方,那就是與公眾的深入溝通還不夠。如果讓消費者能夠知曉產品和品牌背后的詳細情由,相信各種疑問也就不解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