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西部市場已經越來越被車廠相中。在長安福特和一汽豐田西部地盤上,一汽-大眾近期開始有所動作。據可靠消息稱,目前,“老捷達”正在緊鑼密鼓嘗試西行,并且按計劃,今年8月將在成都CKD生產試搶二級市場。同時得知,“老捷達”讓路后,企業內部代號為“MODE X”的“新捷達”,明年7月上市——
近日,記者從一汽-大眾相關人士處獲悉,8月份,一汽-大眾將在成都工廠試生產,首批將組裝生產3萬輛捷達車。另外得知,明年7月份,企業內部代號為“MODE X”的“新捷達”也即將上市。這是繼上海通用將賽歐轉移到煙臺生產后,第二個生產廠家將熱銷車型轉移到二級城市生產,這也成了廠家更大地搶占市場份額的一個好策略。
擱置5年
重新啟動成都項目
跡象表明,一汽成都轎車項目,經過5年的擱置之后,已經重新啟動。
2002年10月。一汽集團在四川成立了成都一汽。據了解,成都一汽由一汽集團與成都工業投資經營公司、四川旅行車制造廠(四川豐田)組建而成的。成都一汽的股本構成中,一汽集團占總注冊資本的81.15%,成都工業投資公司占18.85%。在成都一汽成立之后,一汽集團就擬出了以成都一汽為載體,在成都上轎車項目的規劃。但由于之后國內轎車市場不振,使一汽集團成都轎車項目幾近放棄。而一汽集團與四川的其他合作項目進展順利,2002年一汽集團整合天津一汽,與日本豐田合資前,順利整合了四川豐田,成立了四川一汽豐田公司。
捷達在西部潛藏高成長性
“捷達是最適合西遷的車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說,“除了這款車在西部銷量較大,西遷能節省產品上市前的物流成本外,一個更實際的問題是,捷達已經實現了高國產化率,如果西遷,其配套廠商遷移更方便”。
“無論是汽車保有量還是增幅,成都都是一汽-大眾不能忽視的區域市場。”中聯汽車交易市場策劃部經理楊陽分析認為,成都一直被視為中國汽車第三城,汽車保有量僅次于北京、廣州。同樣,成都也是捷達的西南后花園。
據調查統計,捷達在成都一年的銷售量大概在五六千輛,保有量可能在5萬輛左右。當地一位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成都的出租車七八成都是捷達”。
楊陽稱,目前捷達車的主要根據地是東北和華北,但是這些地區的市場已經略顯飽和,而在西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對捷達轎車的市場開發尚屬空白或不太充分。捷達西遷成都后,可以成都為半徑,向中西部地區輻射,這樣就可以大大延長捷達的生命周期。
“新捷達”還是一個謎
據一汽-大眾相關人士介紹,在一汽-大眾內部代號為“MODE X”的“新捷達”將于明年7月份正式上市。該人士告訴記者,一汽-大眾正全力準備“新捷達”的上市工作,“新捷達”也已經到了實驗階段。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新捷達”將是一汽-大眾在2011年之前最后一個新車型。
“‘新捷達’相比‘老捷達’不會有太多的改變,‘新捷達’的價格也不會太高。”賈新光說。此前,記者從一汽的一位高層那里了解到的另一種說法是,“新捷達”與老捷達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車型。
也有說法認為,在德國人心目中,寶來是捷達的升級產品,既然寶來已經開發出來,那捷達就沒有必要再升級了。不過,既然是2011年前最后一個車型,新捷達不可能沒有殺手锏,這是毋庸置疑的。
“德國人天生固執,這次能將捷達繼續升級,可以用‘開竅’來形容。”賈新光認為,捷達西遷成都后,通過提高國產化率和降低成本后,捷達8萬元左右的價位還可以再適當往下降一點,將會大大刺激西部消費者的購買欲。
老捷達降價,“新捷達”上市后,一汽-大眾就打造出了一個由經濟型轎車到中高檔車的完美產品鏈。目前一汽-大眾的產品中,捷達的價格區間為7.68萬-10.18萬元;高爾夫的價格區間為11.6萬-14.88萬元;寶來的價格區間為12.18萬-18.29萬元;速騰的價格區間為13.88萬-21.68萬元。新上市的邁騰占據了20萬元以上的價格區間。
有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提高國產化率和降低成本后,捷達的價格可能下降到6萬元左右,從而將7萬-11萬元的價格區間讓給“新捷達”。
“我們希望消費者一旦走入一汽-大眾的銷售店,就能找到自己心儀的車。”原一汽-大眾一位高層早就表示過,一汽-大眾要生產從經濟型車到中檔B級車在內的所有系列車型。
捷達贏利水平低以量取勝
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得到的數據顯示,在今年前4個月,捷達以6.1202萬輛排在桑塔納和凱越之后位居第三位。
“現在賣一輛捷達和賣一輛QQ的贏利水平一樣。”一位4S店的老總告訴記者,“進入中國16年,隨著捷達價格的日益下降,捷達的贏利貢獻也越來越小。”
捷達自1991年上市以來,曾創造過2002、2003、2004年單車型銷量的三連冠。雖然在2005年,捷達的銷量出現了下滑。但在2006年,捷達以18.4522萬輛的銷量超越別克凱越、北京現代伊蘭特再次成為國內轎車市場單一品牌銷量冠軍,這也是捷達2005年一度低迷之后,再一次奪得單品年度銷量冠軍。而且,2006年國內各大廠家全年共計推出新車型超過百款,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競爭環境下,進入國內市場15年、保有量已經超過百萬輛的捷達卻依然保持著十分強勁的上升勢頭。
有業內人士認為,根據計劃,一汽-大眾2010年-2011年要實現產銷60萬輛,比現在的產銷量翻一番。為了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雖然贏利降低,但暢銷的“老捷達”還是一汽不能割舍的。
調整產品結構速騰沖量
今年3月7日,一汽-大眾正式啟動“突破07行動”,對麾下主力產品及價格進行重新定位。作為目前國內轎車產銷“三強”之一,一汽-大眾此次“先發制人”,采取“突破07行動”,除了為邁騰上市鋪路,還意在理順產品結構。
在一汽-大眾的產品銷量構成當中,奧迪占近1/4,而大眾品牌占3/4略強。
其中,捷達占一汽-大眾總銷量的51%;其他新車型——速騰、寶來、新寶來HS、高爾夫和開迪只占總量的26%。過去幾年間,除寶來上市后曾一度取得成功之外,高爾夫、開迪至今都沒有大的貢獻,而速騰則仍需要用好的銷售業績證明自己。一汽-大眾也在期待著在捷達之后,盡快出現下一個達到年產20萬-30萬輛的車型。可見,一汽-大眾理順車型并達到規模化生產的重要。
記者走訪北京汽車市場時獲悉,調整價格后,不少一汽-大眾4S店4月份所銷售車型的格局首次出現了大變化:歷年來捷達的壟斷勢頭第一次被打破。以一家4S店為例,該店共售車400多輛,其中在3月份降價最大的速騰共銷售120多輛,再加上寶來和高爾夫,該店中高級車型的銷售數量占了總數量的57%,捷達占了43%。
“打破捷達壟斷格局后,一汽-大眾的贏利水平也出現了增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4S店老總告訴記者,“中高級產品的客戶忠誠度高,企業可以減少沒有必要的宣傳費用,這樣,經營費用也隨之降低”。
暢銷成熟車型成二級市場新寵
早在4年前,上海通用就將其產品賽歐轉到煙臺生產,一汽-大眾是第二個將暢銷產品放到非主流城市生產的汽車企業。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國內車市快速發展的這幾年,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都市無疑擔當了拉動消費的領頭羊的角色。以北京為例,隨著連續幾年北京新增汽車保有量都在30萬輛以上,目前北京市的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300萬輛。
賈新光認為,如果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搶得先機,汽車廠家今后要更多地依靠一些中小城市的消費者。他提醒生產廠家,在制定未來的產銷計劃時,應該多考慮中小城市的消費能力,多開發一些適合中小城市消費者的車型,不能僅僅依靠像北京、上海、廣東這樣的大城市。在二三級城市,像賽歐和捷達、桑塔納、富康這些老車型口碑非常好,市場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上海通用和一汽-大眾的做法是明智的。
大眾將上市: 高爾夫新能源
大眾熱門車型: 捷達 2017款 1.5L 自動舒適型 捷達 2017款 1.5L 自動豪華型 捷達 2017款 1.4L 手動舒適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