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崎嶇路
東風汽車集團的遭遇幾乎與日產如出一轍。
東風1969年由中國政府投資建設,是國內三大汽車公司之一。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東風公司蒸蒸日上,1993年到達頂峰,產銷汽車21萬輛。但緊接著,東風的事業開始滑坡。1996年,東風的產銷量尚不足12萬輛,雖然1997年開始有恢復性增長,但1999年效益又再度下滑。
關鍵的時刻,原機械部副總工程師苗圩來到東風,在他的帶領下,短短3年時間,東風發生了巨大變化。2001年,東風公司全年銷售汽車26.5萬輛,實現利潤25億元。2002年上半年,東風的銷售量達到近19.1萬臺,較2001年同期增長44.6%,經營利潤為人民幣26.9億元,同比增長99.42%。
與日產相類似,東風也有一個“三八計劃”,即:近期合作中,乘用車將會有8種新產品進入東風,勞動生產率也要達到8輛車/人,銷售利潤達到8%。
為實現這一計劃,東風擬定了新的發展戰略,即積極主動地引進外資,參與世界汽車工業分工,成為具有實力的跨國公司。
去年11月15日,東風和PSA標致-雪鐵龍集團簽署了擴大合作的協議。合資雙方由東風雪鐵龍提升為東風與標致-雪鐵龍集團的合作,將工業合作企業的資本增加10億元,引進標致系列產品,建立兩個品牌銷售公司。
今年7月10日,東風集團又與日本本田公司、廣州汽車集團在京聯合宣布,三方將合資在廣州出口加工區興建一座新的汽車制造廠,生產本田經濟型轎車,起步規模為年產5萬輛,產品100%出口,主要面向歐洲和亞洲市場。
但是,東風覺得這些還是不夠,他們要擴大國際合作,把其他部分也合進去,一是商用車,二是轎車。在這個基礎上,利用外資改造十堰、襄樊兩大基地,不斷引進新的技術,提升管理水平,求得一個更快的發展。
于是,有了東風與日產的“戀愛”。
[上一頁] [1][2][3][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