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星恒電源董事長馮笑:星恒鋰電生態進化論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來源:封面新聞
核心觀點:
1、如果企業跟不上快速變化的節奏,就會落后于這個時代。
2、產品做不好,什么都不要談。
3、產品標準化,是做大換電市場的基礎。
4、電池回收,是效益問題,更是社會責任。
5、做電池最講究場景。
6、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四輪車回到兩輪車,不但有助力車,還有電摩、輕電摩。
“十八年,我們見證了中國的動力鋰電池從無到有,見證了中國的電動兩輪車、歐洲的電動兩輪車行業從小做到大。十八年,把我自己從一個翩翩少年郎,變成了一個粗獷的中年漢子,也把星恒從很弱小變到了今天的成熟,進入了快速發展期。”12月4日,星恒電源董事長兼總裁馮笑在“星恒鋰電生態進化戰略發布會”上如是說。
星恒電源自2003年成立,即將迎來十八周歲生日, 十八年對于一家企業來說應該算是老牌企業,而歷經十八年市場的打磨與洗禮,星恒輕型車鋰電池累計銷量已達2100萬組,連續多年穩坐全球銷量冠軍。站在新的起點,星恒在其戰略發布會上描繪了一幅全新的戰略進化圖景。它是緣何要構建自己的鋰電生態?將如何構建?它的底氣來自哪里?發布會后,封面新聞記者對星恒電源董事長馮笑進行了專訪,了解到這家鋰電企業對于鋰電生態的藍圖。
星恒電源董事長兼總裁馮笑
“如果企業跟不上快速變化的節奏,就會落后于這個時代”
在全球新能源蓬勃發展和踐行雙碳戰略的大背景下,鋰電產業發展迅猛,對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今天這個時代變化非常快,可能在十年前你不會想到用手機可以打到車。十幾年前在歐洲,看到有人使用電話叫車,5分鐘就來了,感覺很先進;今天手機可以隨時叫車、訂飯,這些變化都太快了。”“快”是馮笑對時代特征的研判。
馮笑以電池為例,講述鋰電池行業的快速變化。“我1999年買的第一部手機,那時候手機電池還是可拆卸的,我們當時打電話比較多、業務比較忙的,都會另外配一塊到三塊電池,電池沒電了就換。突然有一天,2008年智能機推出來了,找不到哪邊可以把電池取出來,手機和電池做在一起了,當時,我們覺得太不方便了。而今天,我相信沒有人會再把自己的手機電池取下來了。”
“大概七八年前開始流行的充電寶,它是賣的;后來量非常大后,參加會議也會送,家里面經常會有四五個充電寶,我印象中電池質量是很差的,用一兩次就不好用了。今天變成換電了,隨處可見租用的充電寶,使用的頻次非常高,這個產業突然一下發展起來了,而且非常賺錢。”
“我認為這個行業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讓這個產業里面做產品的、做制造的都措不及防、措手不及,如果我們跟不上這個節奏的變化,可能我們就會落后于這個時代。”
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星恒在技術、產品、服務、模式上不斷進化,跟上時代抓住機遇,如其重磅推出的“終身質保”產品、“城滿電”電池運營品牌、新材料公司的成立,就是戰略進化的重要舉措。
“我們過去是產業鏈中間的一個電池制造商,從前年開始逐步向上游擴張,投資了上游的材料廠,今年我們向下游孵化了兩個企業:一個是城滿電,做電池運營的;一個是星恒新材料,做電池回收。現在城滿電已經突破了免押金的難題,不用交押金,直接通過小程序把電池拿走,跟你的信用、花唄、支付寶等聯動起來。今年孵化的電池回收企業,不但能做梯次利用,還能做拆解,重新打粉供給我們自己應用。我們是希望能夠加速整個社會的大循環,我們先把自己的生態做成一個內循環,從電池的回收、電池的再利用,到電池的運營、電池的租賃,到消費者、共享企業、車企的整個循環,把我們自己發展的更強大,然后再給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產品做不好,什么都不要談”
面對記者的提問:“你覺得在全面戰略進化當中,我們最緊迫或者最重要的是哪點?”馮笑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產品。他表示:“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產品做好,把產品質量做好,把產品定義做好。產品是企業的根本,其他都是基于產品質量的穩定、產品定義的清晰去做的全面的戰略場景。產品做不好,什么都不要談。”
作為國內動力鋰電池行業最年輕的掌門人,馮笑其實已是一位從業十八年的老兵,多年摸爬滾打,讓他對整個行業的動態和產品發展方向,有著精準的認知與判斷。星恒LONG終身保系列產品的推出,可以說也是星恒對行業發展方向的研判。現在手機沒法拆電池,電動兩輪車未來會不會發展成把電池與車做一起,車電一體,星恒將率先推出這一步,這樣終身保的意義就特別大。
星恒能夠率先推出產品“終身質保”的底氣,在馮笑看來,就是“細節”兩字。
“終身保產品的實現,來自于技術上的細節,每一個細節都落實到位。舉例來說,電動汽車的鋰電池是牢牢固定在底盤下的,它受振動的情況沒有兩輪車鋰電池惡劣,所以兩輪車鋰電池就得在抗振這個細節上做到更高;另外兩輪車鋰電池采用的塑膠件,經過兩三年會老化、經常曬太陽就會脆化,如何保持長期抗老化性,也是一個細節;電池接插件每天都要拔和插,能不能經受住一千次、兩千次、五千次,甚至一萬次插拔,這又是一個技術細節。”可見,做“終身質保”要考慮的不僅僅是電芯循環壽命達到多少,還要考慮各種應用場景下,電池的塑膠件、電子器件、限速、接插件等等細節的長期保證,這正是星恒做好終身質保產品的底氣。
當記者問到“終身質保”會不會引起行業“內卷”時,馮笑笑道:“跟競爭對手不斷出招,兩方相互爭斗,如果這種競爭對消費者是有利的,我覺得它不叫‘內卷’。如果對消費者沒意義,兩方的拼斗,才叫‘內卷’。像星恒這次推出的‘終身質保’產品,對消費者是普惠,對未來政策制定也意義深遠,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內卷的行為。”
對行業有清醒的認知,對市場有深刻的洞察、對企業發展有清晰的戰略規劃、對消費者和社會有發自內心的責任擔當,對鋰電行業有著奉獻終身的熱情和堅定,馮笑,這位國內鋰電池企業最年輕的“掌舵者”,代表著我國新能源行業和綠色出行事業蓬勃發展、不可阻擋的新勢能。
“產品標準化,是做大換電市場的基礎”
在此前的發布會上,馮笑談到了做鋰電池的三個夢想,第一個是無論在哪個城市,都可以看到裝配星恒鋰電池的電動車。這個夢想已經基本實現了,包括在歐洲也能隨處可見。第二個夢想是“在未來布局的共享、電三、微四、儲能、汽車等領域里,能夠用1-2款標準化的電池去打通、統一各個場景內不同的應用。比如電動自行車用一塊,電動三輪車用兩塊,微型的電動汽車用四塊,我們正在努力中,我們不是光想不做的,我們在踏踏實實的干。如果遍地都是換電的話,這樣才能統一,才能實現。”也許這一夢想將由星恒旗下電池運營品牌“城滿電”首先承載落地。
城滿電定位為一個電池運營平臺,責任是幫助換電企業、共享企業成功,通過電池租賃、充電、換電、維修、調度、智能中控等服務賦能創業者。馮笑指出“共享電單車企業對電池不熟,對電池資產的運營也不擅長,城滿電這個平臺可以提供相關服務,幫助他們成功。”
由星恒孵化出的城滿電,進入共享換電市場,可謂優勢明顯,馮笑對其也是信心滿滿。“為什么說汽車的換電很難?因為不同品牌的車電池全不一樣,一個換電站可能要準備100款產品,這是不太可能成功的,一定要有一個標準。但在兩輪領域里,市場默認80%的鋰電都是按星恒的標準來做的,通用的尺寸,通用的接口,通用的協議,有了這個基礎和前提,城滿電在換電市場是能成功的。”城滿電的快速擴張,對推動鋰電池標準化無疑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正如馮笑所說“標準化電池的夢想還不是很成熟,但我認為離實現它會越來越近。”
關于星恒與城滿電的關系,馮笑也給出了清晰的答案。星恒孵化城滿電并不是要一頭扎到換電領域里,而是提供了一個平臺。既然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那么用星恒的標準、星恒的產品去發起,占領先機,星恒不會永遠控制它,這樣它才能更自由地成長。城滿電會自由地走的更遠,將會有一天去使用其他家廠商的電池,將會有新的投資人加入。“星恒是它的發起人、孵化者,它將來一定不是由我控制的,這點我們早就想得明白。”馮笑說。
“電池回收,是效益問題,更是社會責任”
隨著政策推動和鋰電上游原材料持續走高,近期包括寧德時代、國軒高科、中航鋰電在內的多家鋰電廠商,加碼布局電池回收業務。有機構預計,2020年-2030年動力電池將迎來大規模報廢潮,回收市場有望超過2000億元。
星恒向下游延伸的電池回收業務,同樣自帶優勢,作為鋰電池制造企業,星恒最為熟悉電池組的結構和特性,再加上標準化的電池,完全可以實現拆解的自動化。“未來,回收應該是一塊很有前景的產業,星恒會堅定地去布局回收。”馮笑躊躇滿志地說到。
對于星恒涉足電池回收的動因,馮笑表示,“首先,做電池回收是一個經濟效益的問題,尤其是上游原材料價格處于高位的時候,回收是有價值的,原料形成內循環重復利用,對成本一定會有幫助。更為重要的,這也是社會責任,星恒有2000多萬組鋰電池在外面,明年3000萬組,到2025達到年8000萬,這么大的量,無論從環保低碳角度、資源利用角度,星恒都有責任來完成這個工作。”
面對原材料成本的快速上漲,馮笑相信這是市場自然調節的過程。“我認為過去十幾年鋰電的材料成本是在波動中不斷的下探、下浮的,它還是會回歸到理性,我不認為會持續三五年,甚至十年,那電動汽車就不會替代燃油車。”今天它是一個高點,再過18年回過頭看今天,整體的資源和價格還是會不斷的往下調整,因為行業在發展、產業在發展,技術越來越成熟,包括新能源汽車井噴式的發展,產業鏈的企業實現了業績、股價的齊飛,從鈷酸鋰到三元、鐵鋰、錳鋰的技術都在不斷創新。
“做鋰電池最講究場景”
堅持以市場需求、終端應用場景為導向,是星恒一直堅持不變的產品方向。一脈相承,馮笑有著自己的一套邏輯,“星恒從七八年前就立了一個規矩,開發任何一款產品之前,要先拍一個小品,有人扮演消費者,有人扮演經銷商,有人扮演售后人員,有人扮演維修人員。他怎么用感覺最舒服?拍出這個小品來,我看了,滿意了,這款產品才能堅決地做下去,一切以場景出發,從老百姓、消費者的實際應用出發。”
正是有了這樣的向導,星恒十八年的發展,對于鋰電池應用場景的理解和認知上極為深刻。在兩輪車場景之所以始終堅持錳酸鋰技術路線,在馮笑看來“在To C的場景里錳系鋰電池是最適合的,它經歷了18年、大規模應用的市場驗證;很多汽車電池廠帶著鐵鋰、三元技術進入兩輪車領域,但是兩三年后大家就都開始使用錳酸鋰了,都跟著星恒的技術路線走,說明我們判斷是準確的,這個場景就適合用錳酸鋰。”
在新能源汽車場景上,馮笑也有著清晰的判斷,“電動汽車并不僅僅是一個場景,乘用車就可以分為一線城市、普通地級市、縣級市等三種以上不同場景,再加上出租車、物流車、重卡、公交等等不同的場景,不同場景有不同需求。”馮笑舉例道,“五菱宏光MINI EV,它的使用場景可能最短只有5公里,在山東、廣西省的城市,這款車要比北上廣深多得多,可以滿足每天上下班的白領、接送孩子的主婦們的需求,非常地便利,非常小的四座車,賣的非常好。這種車就是每天短途的出行,兩天充一次電的場景。”
數據顯示,今年11月,宏光MINI EV憑借45576臺銷量,實現連續15個月霸榜中國新能源市場銷冠,目前整體銷量已突破50萬。星恒正是這款車的主力電池供應商。
“在我心里有結論的是,一定會發生一個變化,隨著充電樁的普及以及大眾對費效比的認知,電動汽車的平均續航里程會快速的降低。” 馮笑認為,電動汽車的核心問題實際是效率問題,費效比的問題。如果托著一個里程500公里、600公里,甚至1000公里的電池,每天只跑50公里,這種情況效率只有5%-10%,太低了,電池也是有重量的,有成本的。隨著技術進步、產品質量的提升和充電基建的完善,大家對新能源車的里程焦慮也會逐漸消失。“在比能量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的情況下,4-5年以后,錳酸鋰體系的技術路線會成為電動汽車的主流路線之一。也就是說,把它的短板補齊、壽命補齊,我也可以做到3000次循環,甚至5000次,加上它的低成本,溫度特性還是好的優勢,就可以在電動汽車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馮笑認為,未來電動汽車續航將以300公里以內為主力,會占60%-70%的市場份額,300公里以內最適合用錳系材料,這是星恒的基本盤。
“未來,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四輪車回到兩輪車”
馮笑的第三個夢想是,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四輪車回到兩輪車,不但有助力車,還有電摩、輕電摩。因為這樣,才能談雙碳、環保、高效。
可以載1-2個人、重量只有55公斤的一輛電動自行車,與80%的時間一個人開、重2噸的汽車相比,能耗的差異非常大。“從節能、高能效的角度出發,我堅信我們這個夢想也會實現,會有多種不同形態的電自、輕便電摩、電三輪車的出現,而且會越來越多,更多地把消費者從四個輪子上拉回到兩個輪子、三個輪子,這也是我們企業下定決心,不斷往前努力的出發點。”未來四到五年,星恒也可以由此拿下300公里以內續航的所有電動交通工具里的領軍地位。
在動力電池市場長達18年的耕耘后,星恒應勢做出戰略進化,既是引領者也是挑戰者,引領輕型車鋰電行業的升級與進化,并在鋰電生態的多個環節都扎下腳根。星恒確定了中期戰略是:第一,星恒在輕型車領域,如兩輪、三輪、小四輪領域,在300公里以內續航的所有電動交通工具里,星恒是一個王者,是一個領軍的人物;第二,在上下游產業鏈的布局上,星恒孵化明星企業。第三,進入在家庭儲能,包括中型的儲能領域,并且站穩腳跟。
大潮之下,鋰電市場尚未定勢,從輕型車市場的領先優勢,到鋰電生態的戰略進化,星恒正在以絕佳的姿態去把握動力鋰電池市場快速增長的機遇。希望星恒夢想,早日實現。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廊坊01)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