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使輪胎市場銷售量有所增長,尤其是中東地區經濟環境好轉,為我國輪胎出口提供了機遇和空間。同時,國內治理公路超載使得國內市場對輪胎的耗用量減少,加之國內汽車產業增勢減慢,使得國內對輪胎的需求減少,輪胎企業紛紛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 輪胎制造屬勞動密集型產業,歐美部分國家國內沒有輪胎制造廠。目前世界輪胎十強已有普利斯通等8家落戶中國。發達國家橡膠加工企業向我國轉移的速度在加快,輪胎出口的數量也在增加。
據海關統計,2004年前11月,天津口岸出口輪胎2886萬條,價值1.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分別增長29.2%和32.8%。其中對阿聯酋和敘利亞出口輪胎346萬條,增長2.5倍,占同期天津口岸輪胎出口總量的12%。
由于發達國家和地區用車多,特別是子午線輪胎使用量大,因此我國輪胎企業逐步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從出口斜交輪胎為主轉變到出口子午線輪胎為主;從出口技術含量低、低附加值的產品轉變到技術含量高、高附加值的產品上。
從事輪胎出口的企業主要是集體、私營及外商投資企業。據統計,今年前11月天津口岸集體、私營企業出口輪胎1225萬條,增長27.2%,占同期天津口岸輪胎出口總量的42.4%;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180萬條,增長14.7%,占40.9%。一般貿易出口增勢迅猛。1-11月共出口輪胎1568萬條,增長93%,占同期天津口岸輪胎出口總量的54.3%。
有關專家表示,目前,輪胎出口存在兩大問題值得觀注。首先是知識產權保護不容樂觀。中國輪胎已有近70年的生產歷史,也有自己的許多品牌。但是在海關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的國內名牌只有三角輪胎公司的4個品牌,國內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相當淡漠。隨著部分輪胎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升,國際國內市場上時常有不法分子侵犯名牌輪胎產品的知識產權。如今年5月,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在巴基斯坦市場上發現了一批仿冒“TRIANGLE”輪胎,外觀質量粗糙,缺少產品標識,嚴重影響了當地的市場秩序以及三角品牌在當地市場的良好形象。
據了解,天然橡膠、合成橡膠價格上漲,企業利潤受到影響。資源性商品價格不斷上漲,使輪胎的上游產品--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的價格也不斷攀升。前11月天津口岸天然橡膠進口平均價格增長29%。合成橡膠受石油價格影響也持續增長,已超過天然橡膠價格。目前國內市場天然橡膠價格為1.3萬元/噸,而合成橡膠價格高達1.5萬元/噸。但由于輪胎價格上漲滯后,企業利潤受到影響。業內人士稱,部分企業承受不了原料上漲而出現停產和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