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的時候,我們總是一遍又一遍的跟銷售顧問確認:這個配置有沒有,有多余的錢可以選哪個配置。可見車主有多在乎一輛車的配置,但很多人只是一味的追求配置的完備性,而忽略了配置的實用性。雖然這個配置是你花錢買的,但是直到賣車那天你才真正用過幾次。真的很虧。感覺這個配置是給下一任車主的。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兩個在科學界不太流行的黑科技配置。第一個真的很實用,第二個真的很“自然”。首先是最近開始流行的主動式進氣格柵。所謂主動式進氣格柵,就是在汽車的進氣格柵內部增加一個關卡,可以根據汽車的需要自動開啟和關閉。其實這個關卡就是一個由很多電機控制的襟翼。加速發動機暖機傳統的進氣格柵是一直開著的,發動機通過散熱器與空氣進行熱交換。這種東西在炎熱的夏天是好事,在多雪的冬天就不一樣了。如果進氣格柵沒有關閉,冷車行駛時,從進氣格柵進入的空氣也會冷卻溫度較低的水箱。汽車在冬季需要的是讓發動機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工作溫度,機油也能達到最好的潤滑效果,所以一直開著的進氣格柵其實對發動機的工作是有負面影響的。降低風阻,提高燃油經濟性。很多司機不知道進氣格柵的原理。他們只知道開窗會增加車輛的風阻,導致行駛阻力大,油耗高。其實進氣格柵也是如此。如果進氣格柵的門一直開著,風直接灌進發動機艙,肯定會增加風阻和油耗。如果能在適當的時候關閉進氣格柵,汽車將享受到最低的風阻,整體的汽車穩定性和燃油經濟性都會得到照顧。不僅如此,還會加速車內溫度上升。冬天主動式進氣格柵關閉時,發動機水溫損失可以少一些,開暖風時車內溫度上升更快。所以主動式進氣格柵是車內非常實用的配置,藏在發動機艙里,平日不為人知,但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當然,車內也有一些配置看起來很華麗,但一點都不實用。比如
路虎的透明艙,可以提前把前面的路投射在引擎蓋上,方便越野時對前面的路有更高的判斷,但是真的有那么多人開路虎越野嗎?我覺得這個機會不大,所以在我看來,這個透明艙的設計有點噱頭。而且這個配置需要很多額外的成本,而且原來的電子東西都不是很穩定,更不用說野外復雜惡劣的環境條件了。還有其他配置也經常被提及,比如天窗和座椅加熱。雖然眾說紛紜,但我認為不同的人對功能的看法是不同的。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