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車險理賠有哪些誤區?本文以保險異地理賠案例為例來談談理賠。上周末,王先生從他的家鄉河南開車回
北京。行駛中與左側車道一輛緊急變道車輛相撞,對方車輛左大燈和右后門受損。李老師立即報警,并向保險公司報案。王老師等了兩個多小時,才見到保險公司的理賠員。理賠員從一大疊損失單和報告單中拿出李先生的報案記錄;完成填充和損壞評估大約需要10分鐘。定損員在定損工作完成后,建議李先生回投保地維修,理由是現在不會影響正常駕駛功能,一旦需要重復維修,可以避免兩地往返。王先生再次致電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也建議王先生回來維修。還被告知,車輛修好后,王燦先生帶著相關理賠單據,領取了賠償金。與一般車險理賠相比,車輛異地出險有一些注意事項。所有舉報公司都開通了全國統一的舉報電話,如PICC寶潔;中國平安保險公司C 95518C 95512,中華保險95585等等。但由于各家保險公司服務平臺運營模式不同,受理案件的方式和流程也有較大差異。人保客戶異地報案,由當地分公司直接受理。平安財險略有不同。任何地區撥打熱線的客戶將被直接轉接到上海的全國支持中心。異地發生事故后確定損失也是很有講究的。目前的定損方式有兩種:在出險地附近定損和在退保地定損。現場定損是異地車輛定損的常用方式,由受理報案的分公司直接完成查勘定損。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選擇回保單所在地,一定要提前報案并征得保險公司同意,否則很可能被保險公司視為錯過報案期限。另外,并不是所有的交通事故都可以采用這種定損方法。如果事故中有重大損失或人員傷亡,必須在當地對車輛進行調查。原本簡單維修的事故車輛,在異地發生事故的情況下,維修也需要重新重視。很多車主出險后選擇保養自己的車,往往得不到保險理賠。在車輛損壞不影響正常行駛功能的前提下,不建議車主進行現場維修。由于汽車保養質量難以保證,一旦需要反復保養,車主可能需要在兩地之間來回奔波。領取理賠也有兩種方式:現場申請和回保單所在地。據了解,絕大多數車主為了不影響行程選擇了后者。根據國家車險一般賠付規則,車主回到投保地后,可以憑理賠材料向支公司索賠。但如果車主急需這筆賠償,也可以申請在出險地領取賠償,但必須在快速理賠范圍內。誤區一:先修后報銷部分車主。他們不是在事故發生后立即向保險公司報案,而是先去修理廠,把車輛修好后再去保險公司報銷。其實這說明他們不知道理賠的一般流程。其實發生事故后,應該先打110,拿到交警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以便日后提供警方的相關事故記錄。交通警察處理事故后,車主應向
對于第三者責任險,保險公司根據車主的責任體系設定了不同的賠償比例。在責任認定上,車主一定要明確責任,而不是自己。切記不要“負全責”,以免后患無窮。誤區三:當然要全額賠償事故。消費者往往喜歡進入一個誤區,以為我買了保險,出了意外就要全額賠償。事實上,根據保險條例,并不是所有的意外都能得到全額賠償。據了解,一般情況下,被保險人購買保險時,只投有風險的強制保險。一旦出現全責理賠,保險會扣除20%的免賠額,即只賠付80%,其余部分由被保險人承擔。如果被保險人想獲得全額賠償,前提是買“無免賠額附加險”事實上,即使你投保了免賠額保險,也無法獲得全額賠償。為了防止“道德風險”,保險公司會針對一些特定的意外設立單獨的免賠額,而這些免賠額不屬于不予賠償的范圍。如果事故多,超范圍行駛,理賠證件不全等。保險公司會扣除免賠額。對于找不到第三方的事故,保險公司通常認為很難客觀確定車主的實際事故責任,其理賠標準不能以車主的事故責任為依據,因此保險公司設置了專門的免賠額。誤區四:定損、維修、索賠不分離。幾乎所有車主都認為,與4S門店共同損失的是實際的保養費和保險理賠金額。事實上,定損是保險公司的程序。之所以與修理廠共同決定,是因為保險公司不是萬能的,必須聽取4S店的意見。s店無法確定損失金額。保險公司會在考慮各方情況后給出合理的損失金額。一旦定損,基本就確定了理賠金額。至于怎么修,與保險公司無關,由車主和修理廠決定。修車的實際費用根據車主的要求可能高于或低于定損金額,甚至修車的地方也不一定是協助定損的廠家。誤區五:委托修理廠理賠很多車主為了省事,出險后不直接聯系保險公司,就把理賠委托給熟悉的修理廠。雖然這很簡單,但是也有一些風險。一些資質較差的小規模修理廠,往往利用客戶的信任,用便宜的零件修理客戶,用高價的零件向保險公司索賠,讓修理廠獲得不同零件的差價。這樣如果被保險公司查實,車主不僅需要自己承擔責任,還會在保險公司留下不良記錄。即使沒有被保險公司發現,車主在續保時也不會因為事故記錄增加而獲得優惠費率。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