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扎堆找代言人,是無奈之舉?
車企扎堆找代言人,是無奈之舉?
當下,車企又掀起了一波大規模找代言人的熱潮,理想品牌請了易烊千璽,別克至境 L7 選了朱一龍,馬自達 EZ - 60 找了王心凌,沃爾沃 XC70 啟用胡歌……這背后,車企是否有著難言之隱?
回顧汽車行業歷史,上一輪代言人浪潮發生在八九年前。2016 年是一個關鍵節點,北京現代在車展找來權志龍,引發巨大轟動,展館甚至一度“宕機”;同一年,樂視造車聲勢達到頂峰,蔚小理開始大規模曝光,特斯拉 Model 3 發布,行業格局初現變化端倪。到了 2017 年,合資車企找代言人的效果大不如前,行業關注點轉向 Model 3 的產能困境、蔚來的代工模式以及 ES8 的發布等。從 2017 年到 2022 年,造車新勢力憑借眾多新產品、新技術和新營銷方式,給行業帶來巨大沖擊。
曾經,蔚小理等新勢力在創始初期,廣告和公關代理商參與度低,市場部、公關部承擔大量媒體對接工作。自由撰稿人都能接到公關部員工微信,還能借到車試駕一周。但隨著企業規模擴大,營銷體系逐漸向“正規軍”轉型,越來越多傳統車企營銷高管加入,營銷部門層級分明,管理流程化,廣告和公關代理商參與度提高,新勢力的營銷從天馬行空轉向按部就班。十年前,一批人為合資車企找代言人;十年后的今天,他們又為新勢力出謀劃策。
如今,很多車企不再熱衷于參加車展。媒體日發布會信息缺乏吸引力,公眾日成交量能否覆蓋參展成本也未得到認真考量。在這樣的背景下,車企紛紛將目光投向代言人。然而,車企邀請代言人并不能直接促進銷售,如今新勢力也無需靠代言人取信于公眾。
那么,車企找代言人意義何在?有些案例確實傳遞出了有效信息。比如小鵬,其女性代言人獲得大規模曝光,傳出 P7“清醒大女主座駕”的說法,這對開發女性用戶起到了積極作用。
車企集體重金押注代言人,背后是深深的流量焦慮,也是汽車消費電子化的必然選擇。汽車正從純粹的工程機械產品,轉變為融合科技、時尚、生活方式的復合型消費符號。但選擇代言人只是第一步,如何將“一錘子買賣”的模式,轉為更深度的定制化、內容化和長期化合作,才是車企未來需要面對的難題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