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市場快速從燃油向新能源迭代時,整個汽車產業開始圍繞新能源汽車的“硬核科技”展開新的競逐。中國自主品牌憑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發優勢和技術創新,在出海的過程中增添了更多的底氣,甚至反向扮演起了“技術輸出者”的角色。
日前,吉利控股宣布已完成對阿斯頓·馬丁7.6%的股份收購。在這筆交易中,吉利控股將有望通過輸出超級電動和智能網聯領域上的技術幫助阿斯頓·馬丁實現電動化轉型。
從當初純粹的貿易型輸出到如今的技術輸出,吉利全球化戰略已經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這一轉變意味著吉利已經可以利用技術上的優勢參與全球競爭,推動全球化戰略持續深入,同時技術輸出帶來的收益將讓吉利的利潤結構更加多元,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不斷壯大的吉利,正在向資本市場展示其極具潛力的一面。
技術出海,吉利全球化戰略邁向質變
回顧吉利的全球化之路,2010年收購沃爾沃無疑是一個重要里程碑,這筆交易最大目的是實現技術輸入。有了沃爾沃支持后,吉利造車技術實現飛速發展,產品和品牌得到明顯提升,并在燃油車市場迅速奠定領先地位。
汽車行業全面新能源化,給了吉利“反客為主”的機會,憑借在電動和智能網聯領域上的優勢,吉利在寶騰、路特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韓國雷諾集團的收購案中已成功實現技術輸出,如吉利收購寶騰后推出的首款產品——寶騰X70,應用的就是吉利旗下的GKUI車載智能網聯系統;路特斯首款純電SUV基于吉利EPA邊緣進化架構打造;與奔馳共同組建Smart品牌后推出的首款量產純電SUV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構打造;未來與雷諾集團推出的新產品將采用吉利研發的世界級CMA模塊化架構,并使用吉利混動技術。
收購阿斯頓·馬丁,吉利將再一次向國際超豪華汽車品牌進行技術輸出。針對這筆交易,吉利控股集團高層表示,“吉利控股在支持入股企業轉型方面擁有豐富經驗,且在超級電動和智能網聯領域具有深厚技術積累,這將助力阿斯頓·馬丁在未來取得更大成功。”

在多筆全球并購中,吉利不但用資本實力打開了國門,還真正實現了“技術出海”的跨越式發展。技術的輸出,將成為吉利拓展海外市場、加速全球化進程的另一個出口,曾經歐美日系汽車品牌用“技術換市場”的方式成功實現全球擴張,這樣的模式現正在吉利身上上演。在技術賦能之下,吉利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將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和競爭力,海外市場將為吉利帶來新一輪業績回報期,后市增長看好。
華西證券研報指出,中長期看,電動智能變革給予新的發展機遇,吉利汽車一方面可充分發揮技術硬核的優勢,另一方面有望在品牌力、產品定義及創新營銷等實現超車,同時發力海外市場,劍指國際一線車企。
靠技術賺錢,打造多元盈利能力
完成從“產品輸出”到“技術輸出”的蛻變,不僅給了吉利打開更多海外市場的機會,也將對吉利高端化帶來積極作用。通過并購,吉利將與路特斯、奔馳、阿斯頓·馬丁這些國際高端品牌實現優勢互補,吉利在電動化、智能化的領先技術優勢,可為國際高端品牌加速新能源化提供重要動力,而高端品牌在頂級性能跑車領域的資源與技術協助,則為吉利日后沖擊高端電動車市場帶來相當的底氣。
高端化是自主品牌的必然選擇,這一方面提升吉利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可提升產品溢價能力,加強吉利的整體盈利能力。

如果說通過技術輸出換取品牌高端化的盈利方式培育周期較長,那吉利不缺靠技術快速變現的能力。目前,吉利已經可以像昔日歐美日系汽車品牌那樣,靠技術輸出賺取高價值的利潤。
根據上市公司吉利汽車披露的財報顯示,近年吉利通過技術輸出獲得的利潤增長明顯。2021年吉利汽車在技術授權和研發服務的收入達到45億元,同比增長245.3%。
2022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在技術授權和研發服務的收入保持穩定增長,達到25.67億元,同比增長42.7%。
通過技術輸出實現盈利,不但提升利潤水平,也讓吉利整體的利潤構成變得更加多元,抵御風險的能力更為強大。另一方面,技術強大的變現能力又將反過來推動吉利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吉利一直高度重視研發投入,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超1400億元,這也是其今日能實現“技術出海”的重要基礎。
以技術換市場、以技術賦能高端化、以技術打造盈利能力,吉利正在打開一張更寬闊、更多元、更高質的發展藍圖,無限的成長性讓其在資本市場擁有更廣闊的“敘事空間”。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