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Jasper
新能源行業不合理競爭、價格戰、以次充好、賬期長這些根源問題,終于要被解決了!
7月16日,國家高級別會議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進行了深刻的討論,直指目前新能源行業的非理性競爭現象。
能上高級會議的議題,都是切實影響到了人民生活和環境走向的大問題。
新能源行業真的是該管管了。
會議不光指出了目前新能源行業的非合理競爭現象,也指出要加強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和督促車企落實好支付賬期承諾。
每一點,都結結實實扎在了某些新能源車企身上。

成本調查、價格監測、生產一致性和支付賬期,雖然是四個點,但其實都在講一件事:質量問題!
價格戰打了這么久,不光是車企自己的利潤越來越薄,整體供應鏈的利潤也在變薄。為了能繼續用“低價”搶占市場,以次充好、粗制濫造的屢次不斷,甚至還影響到了用戶的用車體驗和安全。

車企的宣傳可以造假,但是供應鏈采購的發票價格卻都是實話。
一個車企宣傳說自己用了什么材料、什么電池、什么工藝,但高強度鋼的價格就是會比低強度車身要高,來自寧德時代的電池就是會比二三線電池廠商要貴,供應鏈的發票價格并不會因為車企的“宣傳”而改變價格。
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所做的就是這件事。車企對每一臺車的用料到底是什么?從采購價格上就已經清清楚楚。

而生產一致性則更關注車企是否生產的車型質量全部一致。
新能源行業井噴之下,頭部供應鏈的生產能力也在備受考驗,有些車企在前期還能做到質量在線、用料扎實,但無論是自身產能還是供應鏈產能經受考驗時,部分車企可能就會“靈光一現”。
曾經就有車企被曝出前期還在用寧德時代的電池,但后期就開始使用二三線廠家的電池,也有車企在不同的車身用料、工藝上做些不為人知的小手腳。

我們拿一個車身的生銹作為案例來說,對材料的鍍鋅防銹工藝本來就是生產的標準之一。但是為了節省成本,有的車企選擇了單面鍍鋅或甚至不鍍鋅,這也就導致了用戶買的新車沒過幾年就嚴重生銹,影響用車安全性。
但在高級會議的這次會議之后,在對價格、成本和生產一致性進行嚴格監控后,三管齊下,車企的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行為,將會毫無生產漏洞可言。

最后,高級會議提到了對60天賬期兌現的監督問題,賬期長、壓榨供應鏈價格的行為終于得到了管理和重視。
這不光是解決行業的質量問題,也是在保證供應鏈企業能夠有一個健康發展的空間,不至于因為資金問題“被迫”以次充好。

一個企業的競爭力,永遠都要靠著科技創新、質量在線才能有足夠的競爭力,而不是靠著價格戰、粗制濫造、以次充好來“以價換量”。高級會議這次對新能源行業重視,無疑是在“整治糾偏”。我們的新能源覆蓋率越來越廣,如果再不加以治理,無異于縱容放虎歸山。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