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包底板剮蹭,4S店建議更換拆修并更換底板,您建議更換嗎?”
“建議更換。”
“可只是更換底板費用就要接近2萬元,費用太高了!”
“省下來的油錢呢?”
“也沒有省下來多少。”
……

一讀者的某品牌電動轎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底盤剮蹭,電池包出現了凹陷;但預計內部的動力電池沒有損壞,因為車輛的續航能力和動力表現沒有變化。可是在給汽車保養的時候還是被4S售后人員發現并給出了建議,解決方案是拆掉電池組返廠維修并更換底板,費用接近兩萬元。
然而這個價格是中規中矩的。
也就是說4S店沒有坑人。
如果是更換動力電池組總成的話,該車型費用要超過10萬元。
反之,如果不進行檢修和底板更換的話,未來的用車過程中一旦出現電池組總成故障或熱失控等極端情況;結果可能會相當的扯皮,如果技術鑒定無法鑒定出結果的話,廠家是可以免責的。所以出現類似的情況還是建議按照4S售后方案去解決,否則等于開著一個“定時炸彈。”

兩萬元的費用多還是不多,省下來的油錢呢?
提出這個問題多少是有些玩笑成分的,因為筆者知道大部分電動汽車用戶是省不下來錢的;當然不是說更便宜的充電與成本較高的加油沒有差價,其客觀上能省出來錢,但省出來的錢往往省不下來——新能源汽車用戶多為中、青年人,其儲蓄觀念不再像曾經的人那樣堅定;通過用車過程省下來的費用大都會用于其它方面,比如改善“衣食住”三個方面,反之,用燃油車則需要在相關方面略微壓縮。
所以用省下來的油錢一次奉還給車企只是玩笑的說法,是根本不現實的;實際上一旦遇到動力電池組故障,在該階段里難免會給汽車用戶帶來相當程度的經濟壓力,年輕人選擇電動汽車還是要慎重一些才好。

不能通過保險理賠嗎?
底盤磕碰造成的損壞當然可以通過保險里的車損險申請理賠,但是必須在現場不挪車才行!有些司機在用車過程中不把底盤剮蹭當成一回事,只是在檢修車輛的時候才會看到,這就沒有了“現場”的前提;保險公司是一定會拒賠的,因其無法確認車輛電池組的損壞是無意磕碰還是故意為之,在無法判斷其是否為騙保而車主也無法證實的前提下,拒賠也就是合情合理且符合法規的決定了。

并且即便在現場通過車損險理賠,第二年的保費可能會離譜的高。
畢竟動力電池組的更換或維修成本很高,且受限于車輛質保方案,車主一定會選擇返廠維修;所以保險公司要一次性支出數倍于其保費的費用,這樣的新能源汽車第二年的保費則有可能增長甚至翻倍。
而汽車保險中的商業車險本就是一種商品和服務,保險公司有自主定價權;有些時候定出來的高價其實并不是為了讓車主下單,而是為了不讓車主下單,究其原因正是擔心再次為其更換電池組。

總結:
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組是整車成本里最高的總成,所謂的天價維修費用并不是夸張的描述;所以對于用車環境相對較差的消費者而言,實際并不建議選擇新能源汽車,尤其是以分期方式購車的消費者,畢竟用車和還款的壓力已經不小,其往往不具備承擔一次性支出上萬元到數萬元維修成本的能力,至少也會給生活帶來相當大的壓力。
目前的新能源汽車更適合城市用戶,具體一些則是城市中產用戶或營運車輛用戶。
至于支持換電的車輛用戶也是需要注意的,換電站同樣會檢查動力電池組;如果外殼存在損壞等情況,換電站也是可以拒絕提供更換服務的。
就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