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驟降,北方不少地方已經開始下雪了。
這個季節很多車主都會去做保養,但關于機油的幾個誤區,可能會讓你花了錢還沒保護好發動機,今天就聊聊秋冬季機油保養最容易踩的坑。

誤區一:只看價格不看標號
很多人保養時就問師傅"有什么機油便宜點的?"完全不管機油標號適不適合。
秋冬季最重要的就是看機油的低溫流動性,也就是標號前面那個數字。0W能適應零下35度,5W能適應零下30度,10W只能適應零下25度。

我去年也是圖便宜,在路邊小店換了桶粘度比較高的礦物油,百來塊錢。結果車子開起來發動機噪音大的以為車壞了。去專業店里一查才知道我機油加錯了,在東北這種天氣根本不適合。后來重新換了0W-20的低粘度全合成機油,問題才解決。所以秋冬季別只盯著價格,標號選對了比什么都重要。

誤區二:換機油只看品牌,不看基礎油技術
很多人換機油就認牌子,覺得大品牌肯定沒問題。但同一個品牌下面,不同系列的機油性能差別很大,關鍵要看基礎油等級和配方技術。

機油主要由基礎油和添加劑組成。基礎油分為五類,一類、二類是礦物油,三類是半合成,四類PAO和五類酯類是真正的全合成。同樣標著"全合成",四類PAO基礎油的抗氧化性、低溫流動性、熱穩定性都比三類氫裂化基礎油要好一個檔次。

像出光IFG7 0W-20 FULL PAO,用的就是100% 四類PAO全合成基礎油。PAO基礎油分子結構更均勻,低溫下不會像普通機油那樣變稠,高溫下也不容易氧化變質。秋冬季晝夜溫差大,發動機經歷反復的冷熱循環,PAO基礎油的穩定性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誤區三:短途行駛不用換好機油
"通勤代步,隨便用個便宜機油就行。"這是很多人的想法,但恰恰相反,短途行駛對機油的要求更高。而且短途行駛產生的積碳、油泥等雜質,對機油的清凈分散能力要求很高。

如果機油質量不行,這些臟東西會沉積在發動機內部,堵塞油道,時間長了會導致發動機磨損加劇,甚至拉缸。

所以短途行駛更應該選擇高品質的全合成機油,能有效控制積碳和油泥生成,即使短途行駛也能保持發動機清潔,從而更好的保護發動機。
誤區四:保養周期只看公里數
很多人嚴格按保養手冊上來,公里數沒到絕不換機油。但實際上,使用環境和駕駛習慣不同,機油的衰減速度差別很大。

秋冬季如果你的車經常短途行駛,或者停在露天停車場,機油的衰減速度會比正常情況快。露天停車,晝夜溫差大,發動機反復熱脹冷縮,機油承受的熱應力更大。發動機內部容易產生冷凝水,機油的抗氧化、抗乳化性能消耗得更快。

如果你一年只開六七千公里,但經常短途行駛,機油可能用了半年多就已經不行了,但看公里數還沒到換油周期,就一直拖著。這時候機油的潤滑、清潔性能都已經下降,繼續用對發動機是一種慢性損傷。
建議根據車況定期調整做一次保養,選擇抗氧化性能好的全合成機油,能更好地應對秋冬季的惡劣用車環境。

總結一下
秋冬季保養,機油的選擇真的很重要——別只看價格,要看標號和品質。北方地區建議選0W的機油,南方選5W也夠用。如果經常短途行駛,一定要選清凈分散能力強的全合成機油。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