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Jasper
最近發布的“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新能源汽車”這一行業,從“十二五”以來首次沒有出現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名單中。

專家給出的原因是,新能源的滲透率已經升至57.8%,新能源已經進入了成熟期。新規劃的改變雖然不足以撼動新能源目前的地位,但國家的這一決定多少也有些意外。
新能源行業真的“成熟了嗎”?

十幾年前,新能源行業面臨情況是“市場不買賬、技術不成熟、基礎設施不齊全”,僅有幾家公司正在試水這個行業。新能源很快成為了國家扶持的重點行業,補貼、免稅、配額等方面的支持傾囊相授。
而到了近幾年市場占有率逐步攀升,甚至過半,在一線城市和中高端市場上,新能源車型已經變成了絕對的“主流”。
2022年,中央層面的新能源購置補貼已經退出,購置稅的征收政策也在逐步收緊,在“十五五”規劃上的缺席,也代表著國家對新能源的補貼將會徹底結束。

缺席名單,意味著新能源行業將會徹底面對市場的優勝劣汰。
過去幾年,新能源車企靠的是“堆配置、換補貼”,消費者也會因為政策帶來的低價將目光瞄準新能源行業。但現在想要賣車,靠的只能是本身的硬實力。
滲透率是否還會增長,只能靠“良性競爭”。消費者的注意力會從“政策低價”轉向衡量電耗、用車成本、保值率等等更真實的體驗。對車企的考驗也更為嚴峻,在補貼全面消失后,能否做到更優秀的成本控制、生產效率、車身質量等等,也是在新能源行業的生存密碼。

在如今燃油車也逐漸加入智能化體驗的大環境下,新能源的競爭優勢被進一步削弱。雖然在補能成本上,電價比油價便宜,但是每年逐步攀升的保險價格、保值率、修車成本等等,仍然會成為消費者在油電之間猶豫的重要因素。
但新能源也并不是全無繼續增長的勝算。這幾年的政策補貼,已經讓很多用戶對新能源的駕駛體驗產生了依賴,“給電就走”的順暢感和城市通勤堵車的低成本,是燃油車永遠給不了的。
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新能源產業可能還會靠著更好的智能化體驗繼續攀升,但增長的速度會放慢一些腳步。而這也正給燃油車留了更多的時間,在智能化體驗上進行提升和普及。
等到二者的差異只有“油和電”時,新能源產業才能稱為“真的成熟”。

新能源行業缺席新興產業名單,這代表著新能源真正進入了“市場自立”。接下來面對的,將會是汽車行業真正的淘汰賽。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