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脫歐下車企逃亡 英國汽車工業扛不住了?
當然,也有部分車企和品牌選擇留下來,它們中大多數都將重要的資源投資在英國,而且都是擁有英國血統的“親生兒子”,剪不斷,理還亂。
● MINI
本世紀初被寶馬收購的MINI,多年依然堅持在英國生產,至少"Made in United Kingdom "能證明是自己純正血統。再者,MINI將未來重心投放在電動化上,牛津工廠的電動化生產線全面鋪開,電動版MINI計劃11月投產,已手握4萬多的客戶訂單。所以即使脫歐,MINI產能撤離英國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 勞斯萊斯
勞斯萊斯在全球僅有英國一家工廠,全年產量也不過只有幾千輛,更重要的是買這車的土豪們也不缺這10%的關稅錢,所以勞斯萊斯從英國搬遷明顯不切實際。
● 賓利
與勞斯萊斯相似,賓利如無意外也將留在英國生產。只不過因為英國脫歐帶來的英鎊匯率下跌,賓利2018年前9個月的損失達到1.37億歐元,已經被大眾爸爸點評吐槽,要在兩年內扭虧為盈。如果脫歐真正到來,賓利要讓大眾滿意將變得更加艱難。
雖然捷豹路虎已經落入印度人手中,這兩個品牌也沒想過將工廠撤離英國,畢竟怎么說在英國生產,還能說自己是飄著英倫味,而非咖喱味。關稅壓力上升,最多也只是削減在英工廠產量。
● 路特斯
路特斯前段時間還宣布將在英國建第二家工廠,原有的英格蘭東部埃塞爾(Hethel)基地產量提高兩倍。同時,CEO表示并不擔心英國脫離歐盟的影響,為什么路特斯底氣那么足?那必定是吉利爸爸給的。
顯然,車企們在脫歐迷局面前只有兩條路走,如果追求大規模生產,就要沽清手中的高風險投資——英國(工廠搬離英國),選擇更為穩健的市場,比如中國、東南亞這些新興國家。
如果追求品牌調性,主打高溢價產品,這些車企即使再難,對英國還是要且行且珍惜。因為英國擅長手工打造高檔貨、汽車設計研發以及賽車運動,要生產高端奢華車型和超級跑車,英國這片土地是不二之選。
車企應對英國脫歐策略一覽 | |||
分類 | 車企 | 時間節點 | 應對策略 |
日系 | 本田 | 2021年 | 關閉斯溫頓工廠 |
日產 | 2019年2月 | 取消生產新款奇駿 | |
豐田 | 2023年 | 計劃在英國關停生產線 | |
歐美系 | 福特 | 2020年 | 確定關閉威爾士布理真德發動機工廠 |
PSA | 未知 | 計劃關停沃克斯豪爾工廠 ,歐洲南部建新工廠 | |
本土車企 | 寶馬 | 未知 | 或保留現有工廠 |
勞斯萊斯 | —— | 保持現有英國工廠和產能 | |
賓利 | —— | 預計保持現有英國工廠和產能 | |
捷豹路虎 | 未知 | 削減產能 | |
路特斯 | —— | 建立第二家英國工廠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史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數據是,2018年英國生產的汽車出口份額占到81.6%,而在英國本土售出的汽車中86%來源于進口,可以說英國汽車的國內生產與國內市場幾乎完全割裂。
外商投資比較過重,主掌英國汽車產業的大動脈,而本土車企大多數被他國車企控制,當脫歐的導火線被點燃,所有弊端也隨時引爆,最終陷入連鎖反應,車企出口量銳減,打擊消費,縮減產能,減少就業……
這一點,其實新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最清楚不過,作為汽車編輯出身的鮑里斯·約翰遜,可以說是咱們汽車媒體老濕教科書式的人生典范了,他不是不知道當前英國汽車工業的慘況和車企的怨聲載道,只是作為一名政客他更愿意通過脫歐為本土企業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讓包括汽車在內的產業更加均衡、健康的發展。
這給我們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上了沉重的一課,特別是在當下中美貿易爭端不斷、外商投資比例放寬的大環境下,中國汽車品牌與合資甚至獨資國外品牌的博弈升級,自主品牌要守住自己的一片天空的過程,與英國一樣曲折。(文:太平洋汽車網 曾惠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